美媒:中美力避軍事對抗 但有些小國唯恐天下不亂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月2日發表文章,題目為《下一場一戰:美國對中國?》,作者是朱利安·斯內爾德,全文編譯如下:
中美關系看起來狀況良好。我們應該擔心的是其他國家。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也是歷史迷們收獲大量精神食糧的一年。之前的標桿、50年前出版的《八月炮火》輕易地被幾位有機會接觸新檔案的作家超越。
然而,一戰繼續讓人困惑,即使我們發現了一戰起因的更深層線索。2014年出版的一本較有創見的書《下一場一戰》(它實際上是一些非常有分量的撰稿人文章的合集)直接討論了如今每個人腦海深處回蕩的問題:現在和一戰前夕有什么相似之處?
一戰爆發的原因數不勝數,而且極其復雜深奧,“單個原因無法起決定性作用,多種原因共同導致了一戰的爆發”。
換言之,沒有哪個因素單獨引發了戰爭,但所有因素加在一起是不可抗拒的:相互纏繞的近似對等的同盟,相互恐懼的“安全困境”,“對進攻的崇拜”,“軍隊變得目空一切”,民族主義國內聯盟,相信“先發制人動員”(先下手為強),未能認識到新技術以國防為主導,“不可分割性問題”(如對土耳其海峽的控制),國內癱瘓和缺乏合法性,“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自滿,宿命論,可靠性,政治才能平庸以及徹頭徹尾的愚蠢。
演習現場。分別為中國海軍054A運城艦、美軍“斯特萊特”號導彈驅逐艦(阿利伯克級)、“巢湖”艦(903A型大型綜合補給艦)。
快艇出發。
總而言之,一戰由“一系列嚴酷的小事”引起,是“各種意外事件積累”的結果。
這些因素今天是否存在?該書的總體結論是:“差異遠遠多于相似之處。如果認為2014年的中國是1914年的德國,既不正確也沒有益處。”《下一場一戰》接著指出:“把任何一個國家的主導氛圍描述為好戰或自滿是錯誤的……與一個世紀前的英國相比,美國有更多時間來處理與一個崛起大國的關系,中國也有更多動機保持克制。”該書編輯抱有希望地認為:“中美關系看起來比導致1914年戰爭的多極體系更容易處理。”
美國西點軍校真的有學習雷鋒么?
微信搜索關注 戰略網 后回復【雷鋒】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