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018年以來降準12次釋放長期資金約8萬億
5月25日,人民銀行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稱,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12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共釋放長期資金約8萬億元。通過降準政策的實施,滿足了銀行體系特殊時點的流動性需求,加大了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推進了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鼓勵了廣大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當地、服務實體,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發揮了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
在這12次降準中,2018年4次降準釋放資金3.65萬億元,2019年5次降準釋放資金2.7萬億元,2020年初至5月3次降準釋放資金1.75萬億元。2020年5月15日,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9.4%,較2018年初已降低5.2個百分點。
央行表示,降準導致的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收縮,不但不會使貨幣供應量收緊,反而具有很強的擴張效應,這與美聯儲等發達經濟體央行減少債券持有量的“縮表”是收緊貨幣正相反。主要原因是,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商業銀行被央行依法鎖定的錢減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錢相應增加了,從而提高了貨幣創造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近日在全國政協經濟界別組小組討論時提出,我國應對疫情的沖擊可能會經歷五個階段,包括國內擴散帶來的沖擊、歐美擴散導致外需下降帶來的沖擊、南亞非洲擴散帶來的債務風險、風險疊加對金融體系帶來的沖擊以及如何化危為機、以疫情為契機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穩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中的“更加”要充分體現出來,要推動貨幣直達市場主體,避免出現套利行為,盡最大努力銜接結構性改革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2020年起,央行在維持總量寬松的同時力推結構化的貨幣工具,部署降準降息再貸款。下一步,央行可能會創新再貸款或類似CBS的票據互換支持企業部門發債等或通過數字貨幣形式支持居民部門,與財政政策合力實現穩就業、保住市場主體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