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如何將病毒隔絕在口舌之外?
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千萬……半年時間過去,全球疫情蔓延勢頭不減。在病毒面前,我們有過恐懼,有過慌亂,但通過攜手奮戰,中國取得階段性勝利。但疫情依舊在,我們須鼓足士氣、打起精神,不畏戰、不厭戰,做好自我防護,相信我們一定能贏得這一戰。民以食為天,人民健康與你一起學習,做好飲食安全,將病毒隔絕在口舌之外。
家庭居家飲食安全九條建議
1.此次北京疫情反撲禍起三文魚,但三文魚不是原兇,在此人民健康網提醒,暫時不要吃生魚片、生炒、半熟牛排之類沒有經過充分殺菌的美食。
其實,水產食物本來就是致病菌的高發類別。即便不考慮新冠病毒,在海鮮河鮮中,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志賀氏菌等等都常有報道,污染風險不可不防!
食用肉類的時候,一定要徹底燉煮熟透,肉塊中間溫度必須超過各種病毒的死亡溫度,不要簡單爆炒一兩分鐘就出鍋,或吃半熟不熟的肉類——沒有什么病毒能扛得住100℃燉一個小時的烹調方式。
2.購買食品優先從超市選購。
切割后再包裝的商品更安全,因為可以減少購物者和生魚生肉的直接接觸機會,從而減少了與病毒和各種致病菌接觸的機會。
3.購物時做到生熟隔離。
超市工作人員把裝魚肉海鮮的袋子交給你的時候,你提前再準備好一個袋子,讓工作人員直接把盛裝魚肉的袋子放進去。一方面,多套一層可以避免里面的湯汁泄漏,而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員的手已經接觸了生魚生肉,塑料袋有被污染的風險。你的手和其他商品,都只接觸到外面的袋子,不會碰到里面那個袋子。這樣,就不會污染到購物筐里的其他食物了。
4.購物回家食物及時處理,不要在室溫下久放。
先把蔬菜水果等拿出來分別整理存放好,再把生魚生肉拿出來,如果當餐食用,就放在專門的盆中;如果要繼續冷藏或冷凍,可以帶著外面的袋子,放在專門存放生魚肉的保鮮抽屜或冷凍抽屜當中。
請注意,不論冷凍還是冷藏,都必須做到生熟分開。
5.接觸生魚肉的容器、案板、刀具、水池和包裝等,都要妥善處理,避免污染。
如果只有一個水池,那么建議先洗蔬果,后洗魚肉。清洗和分割生魚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最好是專用的。切分完成后,把案板和水池及時洗干凈,最好能消毒處理。處理過生魚肉的碗盤和筷子,也要及時清洗和消毒。裝過生魚肉的袋子,直接扔進“其他垃圾”桶中,不要隨手放在桌上、櫥柜上。
6.注意保護自己的手,及時洗手,避免污染。
處理生食物的過程中,有一定的污染風險。如果有被扎破的可能性,最好戴比較厚的手套來操作。很多水產品帶有致病菌,一旦被刺傷,極易出現感染,甚至還有被海洋弧菌等病菌致死的案例。
直接操作也容易把細菌轉移到手上,所以可以戴柔軟的手套來操作,如果直接用手操作,處理之后需要徹底洗手并消毒。還要注意,沒有洗手之前,不要再觸碰其他食物和容器。
7.食物放進冷凍室時,要嚴格包裝,避免互相污染。
用不透水的包裝,至少兩層包裝。既要避免生食物中的微生物污染其他食品,也要避免氧氣暢通進入食品當中,造成食物氧化劣變。
雖然冷凍食品可以在-18℃存半年以上,但其風味口感都會變差,營養素含量會降低,脂肪和蛋白質會不同程度地氧化。早點食用既有利于美食,也有利于營養,還有利于環保。最好在包裝上寫上放進去的日期,避免存放太久被浪費。
8.暫時不吃進口魚肉海鮮,并不妨礙健康。
增加一些豆制品、豆類、堅果油籽,正常吃蛋類、奶類和雞鴨鵝肉,還有足夠多的淡水養殖產品,可以讓我們的營養平衡更為合理。
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暫時不食用進口三文魚、金槍魚之類,并不意味著沒有了DHA來源。實際上,秋刀魚、帶魚、黃花魚、平魚等價格親民的近海魚也是DHA的來源。
測定表明國產鱸魚等淡水魚食肉魚中的DHA含量完全不遜色于進口三文魚,這是因為這些食肉魚的飼料中含有海魚粉,而魚粉里就有DHA,魚可以從飼料中積累DHA在體內。
9.把魚肉類食物及時烹熟,然后分裝冷凍更為安全。
生的魚肉食物與其長時間冷凍,然后一次一次地烹調,不如及時處理,一次多做一些,烹熟后再分裝成幾份,冷藏或冷凍保存。這樣既能及時殺滅致病微生物,避免污染冰箱,吃起來也更為方便。每次拿出一份,鍋里加熱幾分鐘,或微波爐加熱兩分鐘,到中心溫度達到70℃就可以了。
外出就餐三項提示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外出去餐館就餐“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線、常通風、分餐制”,這些還是不能少。
提示一:餐前選擇“放心餐廳”
1.選擇證照齊全、環境整潔的餐館就餐,建議消費者可以關注一下由北京烹飪協會牽頭遴選的“放心餐廳”。
2.宜選擇通風良好的位置就坐,如果選擇包間就餐,應注意包間的清潔消毒和通風。
3.提倡無接觸式的掃碼點餐或預約點餐,若排隊點餐時,要注意配戴口罩,并與鄰近的顧客保持一米距離;
4.保持手部清潔,注意洗手,要用流動水、洗手液洗手,尤其是在就餐前、如廁后或手接觸污物后;在等餐的時候盡可能避免觸碰餐館內的公共物品;
5.就餐時應遵從餐館防控規定,服從服務人員引導,配合就餐人流控制等防控安排。
提示二:就餐餐桌保持1米安全距離
1.就餐時桌位間距應保持在1米以上,不要和非同行者同桌或同一包間就餐。
2.點菜要適量,少點油炸和高鹽食品、含糖飲料,剩飯菜提倡打包帶走。
3.盡量不生食、半生食,食用火鍋、自助海鮮等一定要充分加熱煮熟。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不要食用野生動物。
4.在溫度、濕度較高的夏秋季,涼拌菜、熟肉制品、裱花蛋糕等可能會因為加工、貯存不當,導致腐敗變質,因此若發現食物變質、有異味、混有異物等,要廢棄不再食用。
5.兩人及以上共同就餐時,要記得使用公筷、公勺,減少接觸傳播,興新風尚,提倡分餐制;外出就餐時如果能帶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就更有利于健康,尤其是對于孩子。
6.若有咳嗽、打噴嚏等,應遠離餐桌,要用紙巾或肘部遮掩住口鼻,用過的紙巾丟入帶蓋的分類垃圾桶,不要隨地吐痰。
提示三:餐后盡量無接觸式結賬
1.盡量采用無接觸式結賬方式(掃碼結賬)。
2.打包的剩飯菜要妥善保存,盡早食用。再次食用前,要充分加熱,保證食品安全。
外賣點餐六點注意
1、訂外賣不要選擇高風險區域的餐館,盡量選擇規模較大、防控措施更嚴的餐館。
2、一些平臺要求將廚師、打包員、配送員的健康情況及餐箱消毒情況等安全防護信息,以電子卡形式呈現給消費者。消費者應在接收外賣前仔細留意這些信息。
3、取餐前要留意,外賣包裏是否實施“無接觸標準化包裝”,并先對包裝進行消毒。
4、接收外賣、快遞等包裏時,盡量選擇自提柜、便民服務點、指定地方存放、物業代收、保安室代收、社區配送Mini站等多種無接觸配送方式。
5、仔細留意,配送員送餐時是否嚴格佩戴口罩、手套等。
6、取餐后及時洗手消毒,盡可能降低感染風險。(人民健康網綜合自北京市疾病預防中心、北京日報、新華網、北京青年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