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院士: 北京疫情更符合“濕瘟疫”特點
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以來,針對密接隔離人群,僅大興區和豐臺區就先后對21667人次給予“提升正氣,化濕解毒”的中藥湯劑和中成藥投放,在阻斷疾病傳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醫專家團隊還深入ICU病房和普通病房,根據每個患者不同情況辨證施治。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北京疫情更符合“濕瘟疫”特點,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在這次疫情醫療救治中發揮重要作用,應總結北京防控救治經驗,做好充足準備,以應對秋冬可能來臨的第二波疫情。
與武漢疫情大同小異,更符合“濕瘟疫”特點
“新發地疫情暴發后,北京市政府迅速反應,精準防控,大力排查,及時控制了疫情的擴散。我6月20日回答京媒問題時,估計月底會降為個位數,7月下旬清零。實際看,近一周每天新增確診人數僅為1—2例,相信月底可以清零。由于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輕型普通型患者占了98%,重癥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后病情也相對穩定。”張伯禮表示,這次小范圍聚集暴發的疫情與武漢疫情大同小異。
張伯禮分析,目前屬于盛夏時節,從現有臨床資料看,北京的病人與武漢病人中醫證候是相同的,仍然是濕毒疫,濕邪較盛,膩苔多見,但由于目前氣候炎熱,熱象較為明顯,更符合“濕瘟疫”特點。北京市的中醫藥防治方案很符合這次新冠臨床特點,芳香化濕、宣肺瀉濁、扶正透邪、益氣解毒的方藥也取得了較好療效。
北京經驗的價值不可低估
此次北京疫情反復正值盛夏,與此前冬春季節的病例相同,中醫藥在此次北京抗疫中又一次大顯身手,那么北京疫情防控中,有哪些可以總結的經驗?對密接隔離人群進行中藥投放,如何發揮預防作用呢?對于這些民眾關心的問題,張伯禮一一解答。
他認為,武漢模式、北京經驗都很重要。但類似在武漢暴發的疫情估計不會再次發生了,而北京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暴發的聚集性疫情,可能會成為秋冬疫情發生的常態。這類局部暴發性事件不需要封城,但需早期全面排查,全面追蹤密接人員,精準嚴格隔離,可在較短時間內控制疫情蔓延。“所以北京的防控救治經驗更顯重要,有必要進行認真的總結,以利于指導全國。武漢模式、北京經驗價值等同,北京經驗的價值不可低估。”
對可能來臨的第二波疫情做好充足準備
對于未來的疫情防控,張伯禮表示,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肆虐,且不少病毒樣本出現了變異,防控任務仍然艱巨而任重道遠。秋冬,新冠肺炎出現第二波流行的可能性極大,甚至可能出現流感和新冠肺炎同步流行,兩種疾病混合感染。須未雨綢繆,慎終如始。最可能的形式是多地分散發生或者小規模暴發,不需要像武漢疫情一樣,舉全國之力支援,各省市將會獨立應對,所以應利用近2—3個月的時間,做好充足準備,特別是醫療隊伍組建及培訓、定點醫院病床、醫療和日常物資儲備等方面。
“廣大群眾要適應在疫情常態下的生活方式,做到不恐慌、不懈怠,在復工復產復課的同時仍要保持高度警惕,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少聚集、少到空氣流通不暢的公共場所去,對來自世界上疫區的郵件包裹須先消殺后拆封等良好的習慣仍要堅持。”張伯禮最后建議,各類學校應縮短暑假時間,早點開學、周六上課、國慶中秋假期縮短,爭取12月下旬放寒假,爭得時間主動,以應對秋冬可能來臨的第二波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