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期間,億萬師生參與在線教學——線上開課堂 學習不打烊
數據來源:教育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騰訊課堂 制圖:張丹峰
抗擊疫情期間,網絡教學給廣大學生送去優質教育資源,學生們居家學習,“停課不停學”;教師們變身主播,“停課不停教”……這既是對教育系統的一次重大考驗,也將有力推進教學方式改革。不少地方以此為契機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改進教學模式,在線教學漸漸成為與線下教學并行的教學方式。
今年以來,不少家長和孩子因為疫情影響第一次與線上課堂“親密相遇”。從應對疫情的權宜之計,到網絡教學模式的新探索,在線教育逐步從新鮮感走向新模式,迎來發展的加速期。
云平臺瀏覽次數逾20億
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一次“大練兵”
居家學習期間,安徽省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四年級學生鄧孝卓,每天下午3時20分都會準時打開電視,收看全省統一錄制的“空中課堂”直播課程。
“一個下午4節課,一節課20分鐘,感覺挺輕松,該學的知識都沒落下。”鄧孝卓說,“電視里的老師講課生動有趣,我們都很喜歡。”
為保證學習效果,合肥師范附小線上教學采取“雙師課堂”模式。據該校校長馮璐介紹,講授新課的教師由省里統一安排,班級原本的任課老師與學生同步聽課,然后通過校園平臺、班級空間、微信等方式,進行課后輔導、作業批改等,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聽優秀教師上課,對于我們任課教師來說,也很有啟發。”在與學生同步聽課的日子里,學校老師李智慧常常反復琢磨、借鑒經驗,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
“停課不停學”期間,億萬師生參與到在線教學中,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得到一次“大練兵”。據介紹,有27個省份開通了省級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居家學習提供托底服務,并指導確有條件的市縣和學校用好本地本校優質資源。
在全國層面,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于2月17日正式開通后,一直運行平穩順暢,截至5月11日,平臺瀏覽次數達20.73億;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收視率大幅躍升,在全國衛視關注度排名進入前十。高校方面,截至5月8日,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門課程,覆蓋本科理、工、農、醫、經、管、法、文、史、哲、藝、教全部12個學科門類。
“這次大規模在線教育實驗,最大程度地檢驗了在線教育的優越性與可行性。”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調查顯示,學生和家長普遍反映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內容豐富、資源優質、觀看流暢,特別是為農村地區的學生送去了優質教育資源,受到廣泛好評。
98.4%的中小學實現網絡接入
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高村鎮新竹村尹家嶺,距離縣城53公里,山高路陡、人口散居。一直以來,該地的手機、電視、網絡信號都不理想。疫情期間,信號問題成了尹家嶺15名中小學生線上學習的最大障礙。
怎樣確保孩子們線上學習不受影響?江西廣電網絡萬載分公司專門成立尹家嶺開通廣電信號突擊小分隊,挨家挨戶尋找登記在冊的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的家庭,將有線電視信號和寬帶信號解決到戶。能夠和省城里的學生一樣,聽到特級教師的講課,尹家嶺的孩子們十分開心。
大規模在線教育,是應對疫情的非常之舉,也是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用、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葉仁蓀介紹,江西建立了學校團隊集體備課、市縣教研部門精心指導、省教研部門審核的三級質量保證體系,以特級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為主的1047名授課教師隊伍,盡心盡責做好課程錄播。
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多年,不少地區和學校已具備了較好的平臺與技術。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98.4%的中小學(含教學點)實現網絡接入,90.1%的中小學已擁有多媒體教室;包括129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401門國家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在內的在線課程共4.1萬門,在22個在線課程平臺免費開放。這些都為此次在線教學提供了重要支持。
“抗擊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踐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學校的‘管’以及教育的形態,融合‘互聯網+’‘智能+’技術的在線教學已是大勢所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此次線上教學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促使“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敦促教師強化課堂設計,把學習內容制作成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
八成師生認可線上學習效果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線教學漸漸成為與線下教學并行的教學方式。如何加強課程設計、保證教學質量,這是在線教學面臨的最大挑戰。
有媒體調查顯示,80.3%的教師對線上教學效果較為認可,84.07%的學生對在線學習的感覺較為良好。但如果將在線學習與在校學習對比,43.32%的中小學生認為疫情期間的學習效果較在校學習差一些。
“如果只是簡單地將線下課程搬到線上,那就沒有發揮出在線教育的比較優勢。在交互場景下,教師只有及時準確地采集學生的學習數據,并隨時調整教學活動,才能實現高質量教學。”清華大學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于歆杰介紹,比如清華本學期的一門電路原理課,教師就進行了“碎”“動”“減”的教學設計。“碎”就是將原來的45分鐘一節課時間拆成20分鐘一段;“動”就是采用豐富交互式手段,包括每15分鐘做題、讓學生用彈幕回答思考題、鼓勵學生投稿提問等;“減”就是梳理出課堂內講授和課堂外自學的教學內容,使之互為補充。
除了學校教學,一些機構也為在線教育產品的優化提供了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在線教育蘊含著智能化、個性化教育的可能性。”斑馬AI課教育研究院老師修佳明認為,人工智能在在線少兒教育中具有應用潛力,對探索采用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心理特征和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法很有幫助。
經過大規模實踐,線上教學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這一段時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線上、線下教學各自的優勢,如線下教育交流更密切,線上教育時空更靈活;線下教育組織關系更穩定明確,線上教育教學主體更多元等。”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韓平說:“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后在線教育不會被冷落,未來教育發展方向是向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轉變。”(記者 丁雅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