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型人才給城市增添活力
“95后”快遞小哥李慶恒被杭州評定為“高層次人才”,網紅主播李佳琦被公示為“特殊人才”落戶上海……近日,中國多地向新興行業帶頭人伸出橄欖枝,新經濟、新職業越來越受到重視,各項新型人才認定標準正出爐。人才政策與時俱進,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體現。
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新的經濟形態和職業崗位不斷涌現。近日人社部增加10個新職業和8個新工種,超過一半因數字生活新服務而生,“互聯網營銷師”職業下還增設“直播銷售員”工種。
新職業的出現和認證反映出新興領域旺盛的人才需求。例如,直播帶貨風口之下,杭州市余杭區發布“直播電商政策”,明確表示對有行業引領力、影響力的直播電商人才可通過聯席認定,按最高B類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享受相關政策。此外,廣州、上海、成都、重慶、青島等地也加大對電商直播人才的獎勵和引進力度。
新的行業必然催生一批佼佼者或特定專長者,對于人才的定義要與時俱進。以李慶恒為例,其職業技能堪稱行業頂尖,曾拿到“浙江省第三屆快遞職業技能競賽”的第一名,不僅對各地郵編、航空代碼“張口就來”,還能在眾多物品收寄時“眼疾手快”地找出違禁品。李慶恒獲評“高層次人才”無疑振奮了整個快遞員群體。此外,對快遞小哥、帶貨主播人才的認可和激勵,也為各個城市的“搶人大戰”拓寬新思路。一座城市對人才可以有不同偏好,但歸根結底,能為城市帶來什么,才是評估人才的關鍵。
當然,各地在人才引入上也不能一味求快。為新型人才敞開大門的同時,如何提升城市服務質量、優化營商環境,如何為新業態、新模式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制度土壤,如何完善有利于“新人才”可持續發展的軟硬環境,才是重頭戲。
尊重創新、包容創新,探索新型人才評價機制,在相關新產業方面修煉內功,為新業態發展留足空間,城市會更有生機和活力,城市的競爭力將持續提升。(李雪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