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醫緣|一個IT老兵的中醫創業故事
2000年我就進入了互聯網行業,后來的創業之路也還算順風順水。但由于長期的工作勞累和內心焦慮,2008年以后,我的健康狀況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時常感到容易疲勞、失眠盜汗、偶爾心悸心慌等等,各種癥狀開始嚴重困擾著我,甚至后來已不能正常工作了。2009年2月份,我基本上停下了手頭所有的工作,開始進入“無業”狀態,頻繁奔波于各大醫院做各種檢查:去協和醫院檢查心臟,去友誼醫院檢查肝臟,甚至還做了腫瘤排查……檢查結果顯示,我的身體有多項指標不太正常,但也查不出什么具體的器質性問題,不用(或無法)進行治療。要知道,我去的都是頂級的醫院,找的也都是特需門診專家,誰知檢查后竟只能“放棄治療”!就這樣,上述癥狀就一直伴隨著我,大概持續了兩年多時間。
一直到2010年4月,我的一位好朋友,幫我“搶”到了厚樸中醫徐文兵大夫的問診號。
當時,我是帶著懷疑的心理去的,心想,中醫有那么神嗎?中醫用幾棵草就可以治病?此前,我從來沒看過中醫,對中醫也沒有太多了解,大學的專業又是化學專業,和中醫理論完全“不搭”。
然而,事實極大地教育了我。徐老師針藥并用,給我治療了兩次,不僅我此前所有的不適癥狀消除了,一個月后,我的腰圍竟然還小了兩寸!這個變化發生得太快了,不開玩笑,以至于我都沒有來得及給皮帶多打眼,出門見朋友都得提著褲子。
這個事情令我覺得很好奇,西醫檢查很多指標不正常,卻沒有結論和有效治療方法,可中醫很快就消除了我所有的不適癥狀,使我整個人從身體到心理都感受到了全新的解放。這是怎么回事?真是太震撼了!
為解開心中疑惑,我開始每天早上花兩個小時“惡補”中醫知識,還專門跑到西單圖書大廈,搜羅各種中醫書籍……仿佛一下子打開了另一道認知生命和世界的大門,在中醫學習的路上,我一發不可收拾,一路狂奔!
全新的認知,帶我走上了全新的創業之路。隨著我對中醫認識的不斷加深,一個想法越來越清晰:從小到大,我們學習了大量的知識和技能,卻唯獨沒有一門課教我們如何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健康、認識生命,中醫應該是一門這樣的健康醫學課,或者叫生命哲學課!于是,我們找到了羅大倫博士,雙方一見如故、一拍即合,決定一起來做中醫的教育和文化傳播,先從媽媽學習中醫育兒這個課程做起,再后來,我們就成立了當歸中醫學堂。“當歸”,不僅是一味藥材,還有回歸之意,回歸生命、回歸健康、回歸傳統文化。
作為IT老“傷兵”,因為一次看診,改變了我的職業生涯,這是我沒想到的。一晃就快十年過去了,十年間,我們還連續創辦了行知堂中醫診所、網絡學堂、健康產品的開發和電商,實現了中醫文化教育、中醫醫療服務和健康產品三位一體,所有服務都是線上和線下融合一體,真正實現了多方位的中醫+互聯網。
這個行業,和此前我從事的互聯網行業有太多的不一樣。十年下來,我們堅信一個方程式:醫療價值=醫療效果 / 醫療成本,這才是醫療真正的價值,在這方面,中醫有很多獨特優勢。
從宏觀層面來看,我們不斷步入老齡化社會,醫療成本也在逐步增加,“簡便廉驗”的中醫,則能有效降低醫療成本;從微觀層面來看,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一些基本的中醫知識和養生方法,就能有效預防疾病,提高生命質量,降低家庭可能的醫療成本支出;從人類醫學發展層面看,中醫在哲學和方法論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的地方,這必將會對未來的醫學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可以說,中醫目前正面臨著百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復興和振興的機遇。當然,這也給了很多投資者新的機會。
“當歸”創辦十年,我常常想,我們就是“新老字號”。什么是新老字號?新在哪里?老在哪里?新,是我們始終在保持創新的思維,做了很多創新;老,是我們一直堅持中醫的思維。守正創新,意即如此。我們希望做新時代下的中醫新老字號!
在中醫這條路上,一個IT老兵的故事,還將繼續,將迎來下一個十年、再下一個十年……(作者:李永明/當歸中醫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