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變異”:被念歪的生意經
“被少數不良業務員忽悠,購買了不適合自己的保險,怎么辦?保險購買以后發現不劃算,怎么辦?想退保不能全額退,怎么辦?”一家法律信息咨詢公司在某社交媒體平臺發出“靈魂”三問,只為引出代辦全額退保的“廣告”。
本屬正常的退保行為,在近年間衍化為一類借由惡意投訴代理退保的黑色產業,侵蝕著金融生態。保險業對此高度重視,監管部門與保險公司已積極應對。
“良心價”背后的誘惑
買保險有低成本的“后悔藥”嗎?有,但僅限于保險合同生效后10天至15天的猶豫期。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退保,基本可實現投保額全額返還。一旦過了猶豫期再想退保,多數情況只能退還保單現金價值。不甘心的投保人促成了“全額退保”的代理生意。
“想全額退保,我們可以幫您追回來。‘成功率百分之百’,提供免費咨詢。”這樣的廣告在某些社交媒體平臺并不少見;在某些短視頻平臺甚至出現代理退保機構人員“現身教學”。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通過某知名電商平臺聯系到一位自稱代理退保的業務人員,得到的回復出乎預料:“你配合一下就行,80%的事情我們做。如果A方案行不通,還有B方案。只要把賬號、身份證號告訴我們,一個月左右幫你退保。比如,你的保單已交10萬元,自己從保險公司退保只能收回2萬元。但我們可幫你收回8萬元,傭金是這部分的30%,即2.4萬元。”根據多家保險公司提供的深度調研數據,這類代理退保機構向客戶收取占全額保費20%至60%的傭金。顯然,這位代理退保的業務員的報價處于區間下限,算是“良心價”。
所謂的配合方式一般可以概括為三點:找茬、賣慘、撒潑。“保險公司若不答應,就擺出一副把事情鬧大的架勢。”上述代理退保業務員說。
為實現獲客,有的代理退保機構會拉攏保險代理機構、離職業務員或電銷渠道內部人員等,通常是以赤裸裸的分成作為誘惑。一家中小型險企廣州電銷中心的銷售員廖志成說,去年有代理退保機構人員聯系到他,商討穩定購買客戶信息事宜,承諾每月給予2萬元提成,“他們在上海和深圳有買賣客戶信息的圈子,每條標價200元至500元”。
一些代理退保機構在拉攏到離職業務員后,讓其誘導之前對接的客戶與公司聯系,要求退保,傳授客戶一系列話術,通過錄音、截屏等手段搜集對保險公司不利的證據。以向監管投訴、媒體曝光等手段施壓,讓保險公司“特殊處理”。
有些機構的算盤打得更長遠,如有預謀地安排人員入職保險公司,在銷售過程中故意預留證據,在賺取傭金后離職,而后慫恿客戶全額退保,通過收取退保手續費再“收割”一波。
五花八門“面孔”顯現
揭開代理退保機構的“面紗”后可以發現,小額信貸公司、理財咨詢公司、信用評估公司以及各種打著專業維權機構名號的公司,甚至汽車租賃公司等五花八門的“面孔”一一顯現。
這些機構攬客的招數層出不窮,從人員隊伍組建、捆綁客戶手段、渠道擴張等方方面面進行包裝,專業性令人咋舌,看似“為你著想”的指導,實則步步帶你入“坑”。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為提防客戶退保成功后不給傭金,退回來的錢通常由代理退保機構掌控。一位代理退保業務員介紹,客戶需辦新的手機卡和銀行卡,在確定可以退保后,需將新的手機卡和銀行卡扣壓在代理退保機構。在客戶與保險公司簽訂退保協議后,退保款要打到新銀行卡上,客戶給了傭金,代理退保機構才會返還銀行卡。上述操作很容易造成投保人信息泄露等問題。
代理退保機構通常會誘導投保人“退舊投新”,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或其他保險產品以賺取傭金。此外,代理退保機構會利用手中的投保人信息,截留侵占退保資金,誘導投保人參與非法集資活動。最終,投保人不但沒收到退保款,反而可能倒貼錢,落入陷阱。
“坑”既然這么多,為何還有人往里跳?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保險法規定,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險人應當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合同約定退還保單的現金價值。
然而,很多投保人為得到盡可能多的退還金額,“病急亂投醫”,被代理退保機構“為你著想”的廣告蒙蔽雙眼。
保險公司操作層面的“漏洞”也讓代理退保機構鉆了空子。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些保險公司銷售激勵約束機制存在不足,銷售人員傭金來源過于集中在前一兩期保費,銷售人員和分支機構考核指標中的退保率、投訴率硬約束性弱,這使保險代理人向投保人進行全面如實告知的積極性不足。一些保險公司不會因退保直接遭受利潤損失,當期一般還有收益,所以一些缺乏長遠考慮的公司不擔心退保,對投保人回訪、勸阻動力不足。
多方合力剜毒瘤
代理退保的運作方式,已從零散化走向公司化,成為威脅到投保人和保險公司合法權益的毒瘤。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惡意投訴、舉報以圖全額退保,此前不是沒有,但成規模蔓延的態勢正在侵蝕著金融生態。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捏造事實向監管部門惡意投訴,迫使保險公司超出合同約定范圍進行退保,讓金融機構管理成本與監管部門監管成本大增,金融市場價格機制被嚴重扭曲。惡意投訴舉報蔓延,沖擊契約精神,危及金融產品合同執行穩定性和正當性。惡意投訴舉報及由此衍生的過度維權滋生不良金融消費心理,一些銀行保險機構被迫收緊業務審核要求,影響正常金融服務供給。
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及全國多地銀保監局紛紛發布風險提示,提醒保險消費者需警惕“代理全額退保”圈套。近兩年,相關提示已達數十次。各大保險公司也在積極加強風險排查,正面迎戰。
北京某壽險公司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已在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布風險提示,引導客戶合法維權。嚴格投訴受理標準,通過面談方式約見客戶本人,確認客戶身份和真實意愿。對可能涉嫌非法經營、虛假宣傳、侵犯企業名稱權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主動向工商機關舉報。對可能涉嫌詐騙、非法集資、非法侵害公民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向公安機關提出控告、舉報,借助法律手段維權到底。
高文律師事務所律師鄭文艷表示,代理退保機構的“套路”可能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銀行保險違法行為舉報處理辦法》等。不要因為銷售人員的三言兩語就購買不符合自己需求的保險產品,要通過正規渠道退保,有疑問通過正規渠道獲取回答,提高警惕性。(程竹 薛瑾)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