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夜夜-国产乱人视频-国产成人愉拍精品-亚洲男同志**可播放xnxx|www.waedb.com

歡迎來到中國凈化門戶網! 會員服務| 無圖版| 手機版|
您好,歡迎! 隱身 | 商務中心 | 資金0 | 積分0 | 退出
用戶名:  密 碼:  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時政新聞 » 正文

美媒:中國海軍已列裝金級核潛艇 明年形成戰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2-24  瀏覽次數:601
核心提示:導讀:本研究報告在對當前與未來一段時期內中美兩國潛艇(包括柴電潛艇、彈道導彈潛艇、快速攻擊核潛艇等)部隊作戰能力定性、定

導讀:本研究報告在對當前與未來一段時期內中美兩國潛艇(包括柴電潛艇、彈道導彈潛艇、快速攻擊核潛艇等)部隊作戰能力定性、定量對比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典型案例(以未來臺海危機中中美軍事博弈為作戰想定)分析,極力試圖證明這樣一個結果:在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背景下,盡管軍費吃緊,但美國海軍絕不能削減潛艇部隊的規模與戰斗力,否則未來美國海軍將無法對付西太平洋上日益增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注:本文所寫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譯者認同或證實其真實性,請讀者自行甄別。)

  摘 要

  2012年1月,奧巴馬(Obama)總統正式宣布,美國的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僅僅過了約1年,即2013年3月,由于軍費預算削減和即將到來的軍隊裁員,國防部長哈格爾(Hagel)命令有關單位對美國軍隊實施新戰略的能力進行重新評估。不論此次評估的結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亞太地區將是美國政府國家安全政策不得不重點關注的區域。就在美國政府尋求通過促進與中國的關系而保衛美國核心經濟與安全利益的同時,中國潛艇部隊缺乏透明性的發展卻很有可能會威脅到美國的戰略目標。同時,中國繼續提高反介入與區域拒止能力,從而對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兵力投送能力構成極大挑戰。

  首先,中國海軍柴電潛艇的數量繼續增加,質量也在不斷提高,這將使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廣大濱海地區的區域拒止能力得到快速增長。其次,隨著彈道導彈核潛艇部隊的大力發展,中國海軍在未來幾年內將擁有可與冷戰時代蘇聯相媲美的強大的潛射戰略核打擊能力。最后,中國海軍快速攻擊核潛艇部隊也處于黃金發展期,從而使中國海軍在深海活動的能力大大提高,并加快中國海軍向藍水海軍的轉變。

  盡管美國聯合部隊有多種平臺可以對付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但美軍潛艇部隊在反潛作戰中獨特的優勢地位無可替代。然而,如果美國按計劃削減潛艇部隊的規模,那么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上相對于中國海軍的優勢勢必被抵消。在這樣的背景下,本課題對中美海軍潛艇部隊進行細致的對比分析。本課題的研究結論將對國防部修訂國家安全戰略有所幫助。 

  導 論

  隨著最后一批美軍士兵撤出伊拉克,美國在中東長達十多年之久的昂貴的戰爭終于宣告結束。再加上國內經濟不景氣,美國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本國的國家安全政策。《國家安全戰略(2011)》(NSS)強調指出,未來避免全球經濟不穩定現象的發生,應當加大對全球公共空間持續保護的力度。 其中,該文件特別強調亞太地區的繁榮與安全,指出“要致力于發展、維護與亞太地區所有國家的雙邊關系,并擴大與這些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

  有關分析表明,美國當前在實施《國家安全戰略(2011)》時,將面臨諸多挑戰。其中,首當其沖的也是亞太地區。除全球經濟利益的因素外,亞太地區匯集了全球六大軍事強國(譯者注: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其中三個國家有核武器(譯者注:美國、俄羅斯與中國)。 特別要指出的是,2010年版《四年防務評估報告》(QDR)對迅速崛起的中國大為警惕,“中國軍隊發展缺少透明性……大量先進的中程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裝備有先進武器的新型攻擊潛艇,高性能遠程防空武器系統,電子戰與計算機網絡攻擊能力,新一代戰斗機與反衛星系統。”

  與《國家安全戰略》相呼應,《國家軍事戰略(2011)》(NMS)同樣表達了對中國軍力提升的擔憂,“中國軍隊現代化的步伐很快,戰略意圖也很強。中國主張對黃海、東中國海(譯者注:即我國所稱的東海,下同)與南中國海(譯者注:即我國所稱的南海,下同)的主權聲索。” 緊接著,美國總統奧巴馬于2012年1月對外宣布,美國的戰略重心將轉移至亞太地區。究其原因,這既與“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有關,同時也與美軍從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結束有關。根據總統的戰略思想,前美國國防部長列昂•帕內塔(Leon Panetta)發布了《國防部戰略指南》。讓人感到費解的是,就在美國政府努力發展與中國的關系,以保護美國在西太平洋與東亞的重要的經濟與安全利益的同時,《國家軍事戰略(2011)》卻指出,“中國作為一個地區大國的崛起,將不可避免地影響美國的經濟與安全。” 此外,帕內塔還指示聯合部隊“對美軍的作戰能力進行重新評估,把軍費用到刀刃上,確保未來能夠有效履行新的使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帕內塔所說的“新的使命”中,有兩項與美國潛艇部隊(SUBFOR)有關:一是“威脅與擊敗侵略”,而是在“反介入與區域拒止威脅中投送部隊。” 在這兩類重要使命中,潛艇的作用至為重要。

  評估與建議

  總統作出戰略重心轉移的決策后,國防部長指示戰略與國際研究所(CSIS)對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力進行獨立評估。 最終的研究結果卻表明,“現有軍隊體制與作戰計劃無法支撐美國總統提出的戰略構想。” 該研究報告還指出,美軍應當立足現實,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以適應新戰略構想的要求。 此外,國防部所提軍事戰略與當前預算削減的現實有所脫節。

  由于近期中國海軍在南中國海乃至壓制整個太平洋地區的頻繁活動,美國迫切需要在亞太地區部署一支能夠有效應對潛在敵人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2/AD)能力的部隊。 戰略與國際研究所(CSIS)的另一份研究報告則指出,“中國海軍(PLAN)的攻擊型潛艇的性能與作戰半徑有大幅提高,這將對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的潛艇部隊造成巨大壓力。這種壓力21世紀20年代中期將更為明顯,因為當前美軍核攻擊潛艇的退役速度大約是新潛艇建造速度的兩倍。”

  如前所述,“反介入”與“區域拒止”是與本文研究相關的兩個重要概念。然而,無論是聯合作戰條令,還是軍種條令,至今都沒有對這兩個概念的確切定義。目前,國防部范圍內普遍接受的是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BSA)于2003年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出的定義:反介入指“阻止(美軍)部隊進入作戰區域活動的能力”;而區域拒止指“阻止(美軍)部隊在作戰區域內自由行動的活動與能力”。 本文采用這兩個定義,同時這兩個概念也是本文分析研究的基礎。

  美國政府與國防部似乎在等待一種合適的作戰理論出現,以支撐戰略轉移的執行。2009年9月,海軍作戰部長加里•拉夫黑德(Gary Roughead)將軍與空軍參謀長諾頓•施瓦茲(Norton Schwartz)將軍簽署了一份有關兩軍種合作開發“空海一體戰”概念的備忘錄。 之后,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BSA)首先用空海一體戰理論對“美軍如何在面對中國與伊朗日益增強的軍事威脅的情況下投送軍力”進行評估。 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在報告中詳細列出了多個應對各種新威脅的建議和意見。 然而,本文分析將表明,如果美國潛艇部隊有所衰弱(尤其是在國防預算削減的背景下),那么那些建議或意見便會大打折扣。

  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重要性

  美國潛艇部隊是一種重要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力量,在日益嚴峻的亞太地區安全形勢中的重要地位更為凸顯。中國對美軍的這種作戰力量有清醒的認識。200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PLA)的一份官方報告稱,“美國核潛艇的靜音性非常好,很難被發現與發擊。另外,美國潛艇的攻擊力極強。因此,必須對此保持高度警惕。”

  而事實上,冷戰結束以來,由于軍費有限以及軍種之間的激烈競爭,美國潛艇部隊的數量與作戰能力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這對美國的新國家戰略并不利。相比而言,中國卻一直在努力建設一支與其需求相適應的強大的潛艇部隊,并且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 2006年,中國海軍楊毅將軍在一篇對美國潛艇部隊分析的報告中指出,“中國潛艇的產量已經超過美國潛艇產量的5倍還多……美國海軍擁有18艘潛艇,而中國海軍擁有75艘以上潛艇。” 此外,楊毅在分析中還對中美潛艇的性能與作戰能力進行了對比(如美國的快速攻擊型核潛艇與中國柴電潛艇之間的對比)。該分析報告對美軍理解中國關于潛艇作戰的認識有很大幫助。潛艇數量與質量上的下降將使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面臨海下優勢的喪失。如果不予積極應對,必將影響美國維護在亞太地區公共空間安全的能力。

  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對美潛艇部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美國有必要考慮按照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當前或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裝備部署,是否可以對中國海軍快速增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與反潛作戰能力(ASW)。很顯然,中國近幾十年的戰略、戰役重心已經轉移至海上。而美國決策者卻在努力消除或減少與北京的軍事沖突。我們應當牢記克勞塞維茨的提醒:

  屠殺是一件殘忍恐怖的事情,因此我們必須慎戰。然而,我們絕不能以仁慈的名義放下我們手中的劍。

  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必須有足夠的能力保護海外利益。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一直在謀求成為一個地區大國。其中,海下作戰力量是中國軍力發展的重點。前中國海軍司令員劉華清上將曾指出:

  為了保衛中國海岸線,抵御外敵入侵,保護國家的海洋權益與海上利益,中國應當大力發展海軍,包括潛艇部隊。

  正如美國人所看到的,劉華清司令員的建議很快變成現實,包括潛艇部隊在內的中國海軍力量得到大力發展。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有必要對美國海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潛艇作戰力量進行重新審查,考察其是否可以抗衡中國日益增強的潛艇作戰力量。

  研究方法

  對比分析方法是本文研究的首要工具。本文將對中國潛艇部隊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能力、反潛作戰能力與美國潛艇部隊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的相應作戰能力進行對比評估。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當前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實際作戰能力不能滿足美國在亞太地區新戰略的需求。此外,如果美國政府不予積極應對,那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海下力量優勢將繼續下滑。

  本文的對比分析又定量、定性兩大部分。定量分析主要針對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中國海軍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平臺與反潛作戰平臺的數量與戰技性能參數,并與美國海軍潛艇部隊進行對比。然而,定量分析無法區分中美兩國潛艇在技術先進性、編制結構、領導力、訓練等方面的差距——這正是定性分析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為了對分析結論進行驗證,最后給出案例分析。案例背景選取中國大陸發動收復臺灣的戰爭,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對美國武力介入構成極大威脅。該案例說明,未來一旦亞太地區爆發戰爭,水下軍事力量將成為美國軍隊的短板。

  本文研究的主要數據來源為:美國國防部年度報告、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廳(ONI)報告、簡氏防務裝備數據以及中國政府、中國海軍官方發布的一些文獻資料。其中,包括伯納德•D•科爾(Bernard D.Cole)的著作《海上長城》(The Great Wall at Sea)、約翰•威爾斯•劉易斯(John Wilson Lewis)與薛麗泰(xuelitai)合著的《中國海上戰略力量》(China’s Strategic Seapower)以及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問題研究所的一些研究報告。總體而言,這些分析與評估主要集中于三個不同方面:一是中國海軍的柴電潛艇部隊;二是中國海軍的快速攻擊型潛艇部隊;三是中國海軍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部隊。

  為了便于問題研究,本文在研究中并未考慮同盟國(如日本、澳大利亞等)在未來作戰中對美國海軍的支援問題。當然,按照當前的現實政治條件看,一般不會出現美軍在西太平洋孤軍奮戰的情況。 美國海軍上將邁克•穆勒(Mike Mullen)曾指出,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盟國大約有1000條戰艦。

  另一方面,本文在研究過程中也沒有考慮美國海軍武庫中的非潛反潛平臺。眾所周知,除反潛潛艇外,美軍的海上巡邏飛機(如P-3C“獵戶”巡邏機)、導彈驅逐艦(DDG)、導彈護衛艦(FFG)都具有反潛能力。然而,近年來這些裝備的實際反潛能力都在弱化。2005年,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研究員理查德•費舍爾(Richard Fisher)曾指出:

  美國軍方已經決定棄用“斯普魯恩斯”(Spruance)級導彈驅逐艦,而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好的反潛艦只。另外,1998年,美國海軍具有優秀反潛作戰能力的S-3“海盜號”(Viking)也于1998年退役,卻沒有替代平臺。

  可以說,對美軍而言,非潛反潛平臺僅僅是一種補充力量。反潛作戰的主要裝備仍是攻擊型潛艇(SSN)與導彈潛艇(SSGN)。 就是說,美軍無法用非潛反潛平臺來彌補與中國潛艇作戰能力上的失衡。

  本文最終的研究結論將證明:未來滿足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的需要,美國政府與美國國防部應當優先發展潛艇部隊。

  正 文

  背 景

  正確的歷史觀是分析問題的重要基礎。正如約翰•劉易斯•戈迪斯(John Lewis Gaddis)所言,“研究歷史對現實與未來發展意義重大。” 從根源上將,中國海上軍事力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當時,戰爭非常頻仍,戰爭藝術得到了很大發展。 13世紀的宋朝時期,中國海上軍事力量發展首次達到巔峰,但卻在明朝后期逐步衰落。經歷幾個世紀的蕭條與屈辱后,中國海軍于20世紀中期開始了自己的復興之路。這導致一些外國戰略家總是擔心中國政府是否要恢復往昔的海上霸權。 盡管外界無法確知中國發展強大海軍的真實意圖,但毫無疑問的是,強大的中國海軍將會給世界帶來麻煩。

  1950年,中國海軍正式組建。次年夏天,攻占了被國民黨占領的一些近海島嶼。從那時起,中國便決心建立一支強大海軍。 之后,外國軍艦出現在中國周邊的頻繁出現以及持續的海上領土爭端,均對中國海軍發展起到一定刺激作用——這些問題基本上都發生在亞太地區。然而,亞太地區對世界經濟與美國國家利益至為重要。全世界一半多的商船都通過馬六甲海峽、僎他海峽與龍目島(Lombok)海峽進入南中國海。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伊始,美國總統決定派遣美國海軍第7艦隊進駐臺灣海峽。 之后,美軍在西太平洋的空中與海上優勢一直未被撼動。中國對此感受很深,但卻沒有足夠力量進行挑戰。 過去幾十年中,中美兩國在西太平洋多次劍拔弩張,所幸沒有導致實質性沖突,中國也沒有真正威脅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隊。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隨著中國海軍的迅速發展壯大,這種平衡極有可能被打破。

  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糾紛更加堅定了北京建設一支強大海軍的信心,同時也凸顯了西太平洋上海上力量的極端重要性。除復雜的臺海問題外,中國與日本在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存在領土爭議;與越南在西沙群島存在領土爭議,兩國的海上分界線也不明確;與臺灣、菲律賓、越南、文萊、馬來西亞在南沙群島也存在領土爭議。

  理論上講,《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應當可以解決許多海上爭端。而事實上,毗鄰區(CZ)、經濟專屬區(EEZ)與大陸架(CS)等區域的劃分使得問題更加復雜化。 2012年,隨著中國政府立法允許中國海警對進入爭議海域的外國船只實施抓捕或控制,亞太地區的形勢更為緊張。 再加上經濟利益等方面的沖突,亞太地區發生戰爭的風險更大。如上所說,由于西太平洋地區關乎世界經濟以及美國國家利益,所以這個地區的任何沖突升級都需要美國介入。

  由于以上原因,美國國內許多人都對中國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潛艇部隊心存疑慮,并開始反思美國潛艇部隊是否擁有能夠與中國潛艇部隊相抗衡的能力。事實上,通過對中國戰略目標與海軍武力相關文獻的深入研究,許多分析家已經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已經對西太平洋美軍構成現實威脅。例如,1994年,中國問題專家約翰•威爾斯•劉易斯(John Wilson Lewis)與薛麗泰(xuelitai)在對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戰略分析后認為,中國正在從沿岸戰略向近海戰略轉變。這就意味著,中國海軍的防御范圍將從離海岸線200海里擴大至400海里。此外,北京已經公開宣稱,到2050年,中國海軍將成為全球范圍的藍水海軍(即遠洋海軍)。如圖1所示,屆時中國領海將達到第一、第二島鏈,甚至可以直抵美國海軍駐日本橫須賀的第七艦隊總部以及美國海軍駐關島的潛艇基地,近而直接影響到美國的核心利益。

圖1:第一、第二島鏈(來源:美國海軍情報局[ONI]報告《中國特色現代化海軍》[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A Modern Nav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圖1:第一、第二島鏈(來源:美國海軍情報局[ONI]報告《中國特色現代化海軍》[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A Modern Nav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保存到相冊]


  在海軍戰略方面,中國主要秉持美國海軍理論家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所提出的基本原則。例如,“海上貿易是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要確保海上貿易的順利進行,就需要控制海洋。” 這種指導思想正好符合中國持續增長的國內經濟。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海軍的日益強大,美國潛艇部隊逐漸被置于被動地位。

  中國海軍的柴電潛艇

  建國之初,中國政府就渴望擁有一支強大的水下軍事力量。毛澤東曾說過,“即使1萬年,也要造出核潛艇。”而事實上,中國海軍潛艇部隊是從發展常規柴電潛艇開始的。 眾所周知,由于柴電發動機的功能局限性,柴電潛艇的投送能力很有限。盡管如此,柴電潛艇部隊仍然是一支不容忽視的作戰力量,至少會干擾其他國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行動自由。中國東海、黃海的復雜海域以及擁有許多戰略通道的南海海域都有利于柴電潛艇作戰。此外,在亞太地區大片繁忙的濱海地區,深潛的柴電潛艇也不易被探測與定位。

  20世紀50年代,蘇聯幫助中國組建潛艇部隊,并賣給中國蘇制威斯基(Whiskey)級與羅密歐(Romeo)級柴電潛艇。20世紀60年代初期,根據蘇聯提供的技術資料以及從某些西方國家引進的現代化設備,中國成功建造改進型羅密歐級潛艇,即西方世界所熟知的“明”級潛艇。據估計,目前中國仍有19艘“明”級潛艇在役。 盡管這些潛艇的噪音大,而且服役年限將近,但仍然是中國濱海地區一支重要的反潛與區域拒止力量。他們能夠有效執行布雷、襲擊商船、反潛等傳統任務。通過今年來的現代化改造,這些潛艇的作戰能力進一步增強。

  1993年,中國從莫斯科購買4艘“基洛”級潛艇。2002年,又訂購了8艘“基洛”級潛艇。在此基礎上,并在俄羅斯先進軍事技術的支援下,中國很快研發出第一代具有自主產權的柴電潛艇,即039型“宋”級潛艇。 最近,又研制成功041型“元”級柴電潛艇。“元”級柴電潛艇配備先進的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有了這種系統后,柴電潛艇便可以在水下長時間深潛,而不必像常規柴電潛艇那樣每隔約一天時間就得浮到水面為蓄電池充電(譯者注:常規柴電潛艇水下航行時,蓄電池儲備的電能很有限。當電能耗至一定程度時,就需要上浮至通氣管航行狀態,利用發電機組對蓄電池進行補充充電)。 因此,“元”級柴電潛艇具有隱身性好、航程遠、戰術攻擊能力強的特點,是一種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與反潛作戰利器。

  盡管有很大技術進步,但柴電潛艇無法克服自身固有的速度與航程相對較小的局限性。然而,正如前面所強調的,西太平洋地區中國周邊海域的地理特征對中國柴電潛艇作戰極為有利——尤其是考慮其攜帶武器的情況下。

  魚雷是潛艇戰中最常用的一種武器。有些人可能會說,在21世紀的戰爭中,魚雷已經不能構成嚴重威脅了——他們往往會說,近三十多年來,魚雷都沒有在實戰中使用過。 然而,仔細研究便會發現,魚雷在現代海戰中依然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武器。客觀上說,亞太地區數量眾多的狹窄海峽也有利于魚雷在區域拒止、反潛、反水面艦艇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隨著技術的進步,中國現代魚雷武器的性能也不可同日而語。“魚-6”是目前中國海軍自主研發的最先進的魚雷武器,采用有線制導方式,擁有主動、被動兩類傳感器,既可通過聲音跟蹤目標,也可通過尾波跟蹤目標。據報道,這款新型魚雷武器射程可達26-50公里。 另一方面,中國海軍還從俄羅斯購買了兩款魚雷武器,分別為TEST96型尾波制導魚雷和TEST71 MKE型水下聲音制導魚雷。這兩款魚雷既可用于從俄羅斯引進的“基洛”級潛艇,也可用于中國自行研制的常規柴電潛艇。兩款魚雷的射程均可達25公里。 可以說,盡管中國海軍武庫中所有魚雷的作戰能力均次于美國MK-48先進能力魚雷(ADCAP)與通用寬頻帶先進聲納系統,但它們依然能夠給美軍帶來可怕的威脅,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區那些狹窄的戰略咽喉要道。

  為了補足魚雷的缺陷,提高柴電潛艇的作戰半徑,中國海軍的柴電潛艇裝配了國產或從外國引進的反艦巡航導彈(ASCM)。中國海軍13艘“宋”級潛艇與4艘“元”級潛艇都裝配有國產YJ-82反艦巡航導彈。這種導彈的射程約為42公里。另據報道,一旦研發與測試成功,這兩款潛艇未來還有可能裝配射程更遠的反艦巡航導彈——北約給予的型號命名為CH-SS-NX-13。 中國從俄羅斯新引進的“基洛”級潛艇則可以發射射程達180公里的SS-N-27B/Sizzler型反艦巡航導彈。 更值得注意的是,據稱該款反艦巡航導彈“是世界上作戰能力最強的反艦巡航導彈之一,能夠突破美國‘宙斯盾’空中與導彈防御系統。”

  2006年,隨著第20艘“基洛”級潛艇(也是中俄合同上的最后一艘)移交中國,中國海軍常規潛艇的數量增加至約48艘——這個數字近期還可能增大。 據報道,除前面所述常規柴電潛艇外,中國正在設計一塊更先進的常規潛艇。這種常規潛艇的體積比普通的“元”級潛艇大1/3,能夠攜帶中國自行研制的、射程達1500-2000公里的潛射彈道導彈,即東風-21D。 毋庸置疑,柴電潛艇數量的增加將極大地提升中國海軍區域拒止與反潛作戰的能力。此外,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海軍柴電潛艇可以在遠離中國海岸線的海域執行任務,從而反介入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總體上看,盡管中國海軍的柴電潛艇在質量上劣于美國海軍,但他們擁有數量優勢。大家不要忘記,兵力集中自古以來都是一條重要的作戰原則。可以想象,在未來沖突中,如果中國潛艇在決定性的時間、決定性的地點(如對付美國的航母打擊群)運用這些潛艇,那么將會對美國海軍構成巨大威脅。

  中國海軍的彈道導彈潛艇

  事實上,柴電潛艇僅是中國海軍水下威脅的冰山一角。中國海軍一直致力于發展戰略性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眾所周知,20世紀前半葉,國際社會一直阻止中國獲得核能力。 然而,建國之后,由于國內科技進步以及國際上受蘇聯的幫助,中國很快可以自主研發彈道導彈核潛艇(SSBN)。正如美國和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認識的那樣,中國也將潛射核彈道導彈(SLBM)看作國家三位一體核力量中生存性最強的一極。

  20世紀80年代早期,中國首款彈道導彈核潛艇“夏”級潛艇研制成功。盡管“夏”級潛艇經常出海,但開始時它履行戰略威懾的能力并不強。 該型潛艇配備的JL-1彈道導彈射程達1600海里,但海試發射歷經6年才成功。 由于這些原因,美國政府一度對中國海軍的潛射彈道導彈并不很擔心。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海軍復興,中國海軍潛射彈道導彈獲得大力發展。這需要引起美國政府高度關注。

  第二代彈道導彈核潛艇于2007年正式進入加入中國海軍序列,這就是西方世界所熟知的“金”級。中國海軍共計劃建造6艘“金”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每艘“金”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可攜載12枚射程達4320海里的JL-2型潛射彈道導彈。按照計劃,全部6艘“金”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在2016年完全形成作戰能力。胡錦濤曾聲稱, “要建設與中國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強大國防和軍隊。” 在中國人看來,彈道導彈核潛艇是國家國防力量的重要基石。

  令美國人感到憂慮的是,未來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究竟要走出多遠?僅僅是保衛渤海、黃海呢,還是要向太平洋廣大藍水海域挺進? 許多人都認為,后一種可能性更大。那么,美國政府就需要對當前在太平洋上與中國潛艇力量做精確的對比評估。

  快速攻擊型核潛艇與中國海軍對海上交通線的控制

  除柴電潛艇與彈道導彈核潛艇外,中國海軍的快速攻擊型核潛艇(SSN)使問題更加復雜化。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國海軍需要保護漫長的海上交通線(SLOC)。 盡管保護海上交通線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權力,但如果試圖用快速攻擊型核潛艇來完成這種任務,那么美國就不能熟視無睹。可以發現,中國近年來持續增加在快速攻擊型核潛艇部隊上的投入,以在未來十幾年內抗衡美國的攻擊型核潛艇,并努力突破第二島鏈。

  與常規柴電潛艇比起來,核潛艇有很明顯的優勢。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海軍開始大力發展攻擊型核潛艇。中國政府高層領導意識到,“中國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不足,作戰能力也相對滯后……無法滿足中國新戰略態勢的需求”,并希望“建設更加強大的攻擊型潛艇部隊,以保護中國在遙遠的海上航行的船只。” 與發展彈道導彈核潛艇一樣,中國海軍開始發展攻擊型核潛艇時并不順利。然而,后來卻取得長足的進步。

  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為091型“漢”級。它最早于1974年建造完成,但直到1980年才形成完全作戰能力。 中國先后共建造了3艘“漢”級核潛艇。盡管它們相對較老、噪聲也大,但仍然是中國海軍核潛艇部隊的重要成員。之后,在俄羅斯先進技術的援助下,中國建造了新式093型“商”級核潛艇,這相當于俄羅斯第二代核潛艇“勝利Ⅲ”的水平。 據估計,目前中國海軍擁有3-6艘093型“商”級核潛艇。此外,中國海軍還可能裝備5艘以上095改進版“商”級核潛艇。

  盡管中國政府宣稱,發展攻擊型核潛艇是為了保護中國漫長的海上交通線。但一旦將來戰爭發生,這些攻擊型核潛艇必然會用與反潛作戰和反水面艦艇作戰。過去二十幾年來,已經發生過幾起危險的事件。

  1994年,美國海軍“小鷹”號航空母艦探測到中國“漢”級潛艇于10月27至30日潛藏在日本海域。艦隊指揮官立即命令S-3B反潛飛機起飛應對,這很快招致中國海軍派出J-6戰斗機前來攔截。 根據《國際海洋法公約》(UNCLOS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有關條款,美國海軍可以在國際水域跟蹤外國軍艦。在這次事件中,美國S-3B反潛飛機并沒有違反國際法,也沒有表現出對中國“漢”級潛艇的任何敵意。然而,中國海軍卻將美軍跟蹤看作侵略性行為予以應對。所幸,這次事件最終并沒有擦槍走火。

  2004年9月10日,日本一架反潛巡邏機(P-3C)發現一艘中國“漢”級潛艇通過石桓(Ishigaki)海峽進入日本海水域,并對其進行跟蹤。 與上次事件完全不同的是,這次中國“漢”級潛艇進入的不是國際海域,而是一個國家的領海范圍。 事后,中國政府解釋為“導航失誤”,并向日本表示抱歉。 然而,很顯然,這樣的理由很難令人置信。

  2006年,又發生了中國“宋”級潛艇在沖繩附近水域潛隨美國“小鷹”號航母戰斗群的事件。與1994年發生的類似事件一樣,本次事件也發生在國際水域,雙方都沒有違反《國際海洋法公約》(UNCLOS)。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中,中國潛艇已經突破第一島鏈,而且事后中國外交部公開駁回美國的反對聲音。這就不能不令美國對中國海軍的活動與意圖感到擔憂。

  盡管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技術與能力不斷提高,但仍然有一些不盡完善的地方,制約著中國潛艇部隊作戰能力的發揮。例如,中國潛艇部隊在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C3)方面存在不少問題,與現代戰爭的需求不相適應。 然而,不能排除中國海軍認識與逐步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能性。屆時,中國海軍將具備更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以及遂行其他作戰任務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藍水海軍,中國海軍還缺少必要的海外基地。然而,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看,美國必須對中國海軍及其潛艇部隊的遠期戰略目標保持足夠警惕。

  美國海軍潛艇部隊及與中國潛艇部隊的對比分析

  本節將簡述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編制實力,并對中美潛艇部隊作簡單的對比分析。當前,美國潛艇部隊共有55艘攻擊型核潛艇(其中,31艘部署于太平洋戰區,24艘部署于大西洋戰區);4艘導彈攻擊潛艇(太平洋戰區與大西洋戰區各2艘)和1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其中,8艘部署于太平洋戰區,6艘部署于大西洋戰區)。 按照計劃,2018年前,每年大約會有2艘“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加入現役。2014年至2018年,共有9艘“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將入役。 同時,老舊的“洛杉磯”級潛艇將逐步退役。總體而言,按照當前的30年發展規劃,到2028年,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SSN)的數量會減少至43艘。 若考慮當前國防部預算削減與國防戰略的調整,屆時這個數量還可能減少。 如果僅從數量上比較,里根時代600條戰艦計劃中約有100艘為攻擊型核潛艇;喬治•H•W•布什(George H.W.Bush)執政期間,在“1991-1992年基礎部隊計劃”中,將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削減至80艘;克林頓(Clinton)政府時期,在“1993年自下而上審查”活動中,將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進一步削減至45-55艘。 1999年12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研究認為:

  2015年55艘攻擊型核潛艇與2025年62艘攻擊型核潛艇的部隊結構,可以滿足部隊作戰需要。如若低于這個標準,那么就會帶來很大風險。

  然而,時過境遷。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需要對這個問題進行重新評估。

  除攻擊型核潛艇外,美國海軍還需要重新審視未來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中生存能力最強的一極,即彈道導彈核潛艇(SSBN)。1960年以來,“俄亥俄”(Ohio)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已經執行過4000多次戰略威懾巡航。 目前,“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已經接近服役期滿年限。美國正在加緊研發12艘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取代目前在役的14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考慮到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交付的最終時限以及有限的國防經費,可以將退役的“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船體改造為導彈核潛艇(SSGN)。 然而,國防部至今沒有明確的改造計劃。

  還有一些人認為,美國應當投資建造部分柴電潛艇,以滿足西太平洋廣大濱海地區作戰的需要。然而,這僅僅是一種選擇,國防部同樣沒有明確的計劃。 問題的關鍵在于,未來美國海軍潛艇部隊是否可以有效應對西太平洋上日益強大的中國潛艇部隊。如前所述,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海軍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一定會保持深入太平洋腹地的發展是勢頭。在這種背景下,美軍無法沿用冷戰時期對付蘇聯潛艇的“圍堵政策”來對付未來中國潛艇。正如美國約翰•F•肯尼迪(John F.Kennedy)總統于1961年所說:

  只有在敵發射導彈前對敵發動致命攻擊,才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因此,美國應當努力發展高效的一體化海上預警監視系統,對那些射程可以達到北美大陸的運動著的水面艦艇與潛艇的進行探測、跟蹤與打擊。

  由此可見,攻擊型核潛艇是多么重要。假設未來中國海軍擁有6艘“金”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按照一般規律,除2艘在港口內進行維護保養外,中國海軍還可以同時派出4艘“金”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執行海上巡邏任務。按此計算,如果要實現“在敵發射導彈前完成對敵攻擊”的任務,那么美國就需要具備同時出動20艘攻擊型核潛艇的能力。 比較一下美國海軍未來潛艇的數量便會發現,僅這一項就需要動用美國攻擊型核潛艇武庫中的一半潛艇。

  除在太平洋地區對付中國潛艇外,美國潛艇部隊還需要維持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兵力存在,以保護美國廣泛的國家利益。 換句話說,美國潛艇部隊還需要遂行情報監視偵察(ISR)、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進行對地打擊、反潛、反水面艦艇、戰斗搜索與救助(CSAR)等多種任務。如此一來,美國計劃中的未來潛艇數量就更顯不足了。

  當然,以上任務不可能均由美國潛艇部隊單獨執行。事實上,美國其他軍、兵種以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都會參與對付中國日益增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和反潛威脅。甚至可以說,聯合部隊與地區盟友的支援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考慮到美國在太平洋地區面臨的挑戰,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地位必然是無法替代的。

  美國潛艇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臺海沖突為例)

  中國政府聲稱,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臺灣宣布獨立、遭到外國侵略、擁有核武器或無限期拒絕和平談判,那么中國將保留使用武力的權利。而美國政府反對任何國家使用武力解決爭端。

  ——美國國會報告

  未來中美關系發展存在許多不確定性與不可預知性。一些人認為,鑒于中美經濟與貿易往來方面的緊密聯系,中美關系會持續向好——這可能代表多數人的看法。而另一些卻沒有這么樂觀。阿雷•L•佛雷德伯格(Aaron L.Friedberg) 教授悲觀地認為,未來中國的崛起將必可避免地導致中美沖突。 約翰•J•墨什莫(John J.Mearsheimer)也指出,“未來幾十年內,中美兩國之間非常有可能發生戰爭。” 事實上,不只美國人持有這種觀點。2000年,中國軍隊兩位上校喬良與王惠良出版《超限戰》(Unrestricted Warfare: China’s Master Plan to Destroy America)一書。書中,作者將美國看作中國的敵人,并詳細闡述了中國可用多種手段克服美國的技術優勢,以取得中美對抗的軍事勝利。

  事實上,中美兩國的戰略分析家與軍隊都曾思考過未來中美軍事沖突的可能形式。其中,案例假設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本文選取典型的臺海沖突作為案例背景,考察中美海軍潛艇部隊在中美沖突過程中承擔的角色。通過案例,可以發現美國在未來與中國的軍事沖突中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尤其是在美國未來潛艇數量減少的情況下。種種跡象表明,20世紀后半葉,中國大陸一直沒有放棄收復臺灣、統一中國的努力。 另一方面,美國卻一直堅稱要保護臺灣。 如前所述,由于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大力發展,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已經具備強大的攻擊力,同時可以為解放軍聯合作戰解決臺灣問題提供有力支援。

  曾經有一些專門的研究機構對中國大陸收復臺灣所用的手段進行過推測。 研究表明,最有可能的手段便是:先采取彈道導彈攻擊或海上封鎖等強制行動,然后再進行兩棲攻擊。歷史上看,只要臺海關系一緊張,美國就會在該地區部署1個或多個航母打擊群,以產生威懾作用。眾所周知,兩棲進攻作戰的成功有賴于制空權與制海權的獲得。而如果航母打擊群部署至臺灣海峽,那么中國大陸方面便很難獲得制空權與制海權。

  2010年,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詹姆斯•克拉斯卡(James Kraska)博士在一篇題為“2015年美國如何輸掉海戰”的文章中,設想了沖突展開時可能發生的一系列事件。 通常而言,每當臺海危機發生時,美國都會派出航空母艦,既展示武力,同時又可控制局部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此,中國軍隊可能用地基固體推進中程彈道導彈(MRBM)代價美航空母艦,特別是號稱“航母殺手”的東風-21D(DF-21D)——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海軍最近一次實彈演習中,這種導彈將模擬停靠在日本橫須賀(Yokosuka)港口的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號航空母艦的靶標成功擊沉。

  一旦航母被擊沉,這則特大新聞將在幾分鐘內被迅速傳送至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COMPACFLT)、國防部長以及白宮。1993年,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總統在訪問“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號航空母艦時曾說,“當發生危機事件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問題是:最近的航母在哪里?” 因此,太平洋艦隊司令將與國防部長一起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以為總統決策提供支持。結果,由于美國太平洋艦隊平時分散在全球范圍,所以答案并不令人滿意:最近的是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號航空母艦,停泊在6000海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San Diego)海軍基地,趕到出事戰區最少需要2周時間。

  與此同時,利用暫時獲得的海上優勢,中國海軍將派出包括“遼寧”號航空母艦以及“瀘州”級、“旅洋”I級、“旅洋”Ⅱ級驅逐艦等強大陣容,對臺灣島進行海上封鎖。在水面艦艇的配合下,中國海軍的柴電潛艇(SSK)將迅速占領臺灣海峽濱海地區的有利地形;而快速攻擊型核潛艇(SSN)則可能乘機前出至第二島鏈布放。很顯然,這將給美國海軍介入臺海危機造成很大障礙。另一方面,由于美國其他航空母艦無法及時趕到,從而使中國海軍有充裕的時間在臺灣海峽布設各種雷場,這也在客觀上給美國海軍制造了許多麻煩。無論如何,中國將在短時期內取得局部制空權與制海權。因而,中國軍隊將在不用擔心美軍介入的情況下,對臺灣島發起兩棲攻擊。

  當美國最高當局知道航母戰斗群(CBG)至少兩周才能趕到出事地點時,他們也在絞盡腦汁想其他對策。國防部長一定會尋找當前太平洋戰區內導彈護衛艦(FFG)與導彈驅逐艦(DDG)的確切位置。然而,聯合參謀部與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收到的消息將表明,在中國海軍SS-N-27“熾熱”(Sizzlers)反艦導彈的強大攻擊下,美國在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所有水面戰艦幾乎都會失去戰斗力。隨后,焦慮的國防部長將很快從太平洋艦隊司令(COMPACFLT)那里得知:潛艇是受中國海軍攻擊影響最小的一支部隊。然而,令人沮喪的是,太平洋戰區部署在關島的第15潛艇中隊(CSS-15)僅有3艘攻擊型核潛艇。其中,一艘正在進行維修,只有剩下的“休斯頓”(Houston)級、“俄克拉荷馬”(Oklahoma)兩艘快速攻擊型核潛艇(編號分別為SSN-713、SSN-723)以及另一艘“密歇根”(Michigan)導彈核潛艇(SSGN)處于待命狀態。

  盡管僅有的幾艘快速攻擊型核潛艇在戰術與技術上優于中國海軍,但由于在潛艇總量上嚴重少于中國海軍,所以用它們攻擊中國海軍部隊是一件風險極大的賭注。當然,美軍還可以用“戰斧”式對地攻擊巡航導彈(TLAM)對解放軍的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C3)以及其他重要目標進行遠程打擊。然而,這樣會使美軍部隊的位置暴露給解放軍先進的偵察監視系統,因而必須限制這種手段的運用。最終,美軍在黔驢技窮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軍隊收復臺灣。

  結論及建議

  核攻擊潛艇是生存性最好的武器平臺,同時也是最值得投資的武器。……在地區沖突中,美國核攻擊潛艇將第一時間出現,而且一定是最后撤離。

  ——中國海軍某分析家完成的研究報告《美國潛艇部隊評估》

  (Chinese Evaluations of the U.S. Submarine Force)

  通過本文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在今后可預見未來范圍內,美中國潛艇部隊的實力對比有可能逐漸顛倒。這將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當前,美國戰略正在從過去十年以中東地區地面戰爭為主向應對太平洋地區的日益嚴重的海上威脅過渡。因而,對潛艇部隊所需的作戰能力進行評估非常重要。盡管美國潛艇部隊在過去幾十年中很好地滿足了美軍作戰需求,但從當前的發展趨勢看并不樂觀。今天的決策將給未來帶來無法挽回的巨大影響。由于現代潛艇設計與技術的復雜性,未來美國海軍不能指望在短期內迅速提升作戰能力。例如,“維吉尼亞” (Virginia)級潛艇的建造周期也長達6個月。

  在《國家安全戰略(2011)》(NSS)以及奧巴馬總統于2012年簽發的《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界美國國防的優先考慮》(Sustaining U.S. Global Leadership: 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等戰略文件的指導下,美國國防部將工作重心轉移向亞太地區。很顯然,在這一地區,美國海軍潛艇部隊將在對付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威脅中承擔重要角色。然而,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美國國防部長不得不命令下屬有關單位對當前美國國防戰略進行重新評估,以適應吃緊的軍費預算。盡管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CJCS)聲明將會對國防戰略作適當調整,但目前這種調整的范圍、程度尚不清楚。 無論如何,假如美國仍然想要保持全球大國地位,那么增強西太平洋上的對付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威脅的能力就應當是國家戰略所必需的。

  在財政預算受限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各部分都不得不艱難抉擇——從國會,到國防部,再到美國海軍。具體到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軍費預算也在減少,其作戰能力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例如,取消多艘快速攻擊型核潛艇(SSN)的部署、拖延部分潛艇(如SSN-755“邁阿密”潛艇與SSN-765“蒙彼利埃”潛艇)的維修期等。 國防部在重新評估國防戰略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這些情況。

  無論如何,重新評估后的國防戰略應當滿足當前國防戰略目標,而且需要多種聯合軍事能力。然而,既然資金因素是導致戰略再評估與調整的首要因素,那么我們就應當從武器系統費效比的角度考慮問題。在軍費一定的情況下,大力建設潛艇部隊是最劃算的一筆投資,尤其是在面對西太平洋地區復雜形勢的情況下。例如,生產一艘吉拉德•R•福特(Gerald R. Ford)級航空母艦的價格,可以生產6艘“維尼吉亞”(Virginia)級快速攻擊型核潛艇(SSN)。同樣,生產一艘“朱姆沃爾特”(Zumwalt)級導彈驅逐艦與生產2艘“維尼吉亞”(Virginia)級快速攻擊型核潛艇的價格相同。 航空母艦與導彈驅逐艦固然均為美國海軍提供了獨特的作戰能力,有利于支持國防戰略目標;但潛艇的作用更為重要。

  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大力發展的勢頭已經表露無疑,而且沒有任何減緩的跡象。盡管人們對中國真實意圖的討論仍在延續,但有一點是再清楚不過的:未來一直強大的中國潛艇部隊必然會給美國及其盟國制造不少麻煩。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潛艇數量減少將會嚴重影響美國潛艇部隊的作戰能力,進而影響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對付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威脅以及反潛的能力。本課題盡管未能準確提出美國海軍應保留的潛艇數量,但分析結論表明:到2030年,43艘的潛艇總數是絕對無法滿足美國潛艇部隊未來作戰需求的。

  縮略語

  A2/AD(Anti-Access/Area Denial)反介入/區域拒止

  ADCAP(Advanced Capability) 先進能力

  AIP(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 不依賴空氣推進的系統

  AOR(Area of Responsibility) 責任區域

  APL(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應用物理實驗室

  ASCM(Anti-Ship Cruise Missile) 反艦巡航導彈

  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

  ASUW(Anti-Surface Warfare) 對地面/水面作戰

  ASW(Anti-Submarine Warfare) 反潛戰

  BUR(Bottom Up Review) 由下至上審查

  C3(Command,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 指揮、控制與通信

  CBASS(Common Broadband Advanced Sonar System) 通用寬頻帶先進聲納系統

  CBG(Carrier Battle Group) 航母戰斗群

  CBSA(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

  CJCS(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CMSI(Chinese Maritime Studies Institute) 中國海軍研究所

  COMPACFLT(Commander,Pacific Fleet) 太平洋艦隊司令

  CS(Continental Group) 大陸架

  CSG(Carrier Strike Group) 航母打擊群

  CSIS(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S(Commander,Submarine Squadron) 潛艇部隊指揮員

  CZ(Contiguous Zone)毗連區

  DDG(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導彈驅逐艦

  DOD(Department of Defense) 美國國防部

  EEZ(Economic Exclusion Zone) 經濟專屬區

  ESG(Expeditionary Strike Group) 遠征打擊群

  FFG(Guided Missile Frigate) 導彈護衛艦

  JCS(Joint Chiefs of Staff) 參謀長聯席會議

  JHU(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霍普斯金大學

  KMT(Kuomintang) 國民黨

  MPA(Maritime Patrol Aircraft) 海上巡邏飛機

  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nm(nautical mile) 海里

  NMS(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國家軍事戰略

  NSS(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國家安全戰略

  NWC(Naval War College) 海軍戰爭學院

  ONI(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海軍情報局

  OPREP(Operations Report) 作戰報告

  PLA(People’s Liberation Army) 中國人民解放軍

  POTUS(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國總統

  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人民共和國

  QDR(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四年防務評估報告

  ROE(Rules of Engagement) 交戰規則

  SCS(South China Sea) 南中國海

  SECDEF(Secretary of Defense) 國防部長

  SLBM(Submarine 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潛射彈道導彈

  SLOC(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 海上交通線

  SSBN(Nuclear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彈道導彈核潛艇

  SSGN(Nuclear Guided Missile Submarine) 導彈核潛艇

  SSK(Diesel-Electric Submarine) 柴電潛艇

  SSN(Nuclear Fast Attack Submarine) 快速攻擊型核潛艇

  SUBFOR(U.S. Submarine Force) 美國潛艇部隊

  TLAM(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 “戰斧”式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UNCLOS(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USG(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美國政府

  USPACOM(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

  USS(United States Ship) 美國軍艦

  USSR(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WPTO(Western Pacific Theater of Operation) 西太平洋戰區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環保網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06642號-1 | 流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