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財經:小農戶分散經營,這個難題如何解?
“我們有幾百畝試驗田,種植著全國30多個育種單位的高油酸花生品種。” 河北省灤州市百信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秀云說。
郭秀云介紹,以土地流轉和托管合作等方式,百信合作社經營著6萬多畝土地的花生種植。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通過創新土地種植服務模式,采取土地托管的辦法,實現了零散地塊的適度規模經營。
近年來,百信合作社創設了智慧農場,所有農機實現GPS定位和自動駕駛,并建立起農產品可追溯系統;針對田間產生的大量廢棄物,投資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解決農民“干不了、不劃算”的問題。“現在我們一個人可以打理1000畝土地,靠的就是機械化智慧生產。” 郭秀云說。
在服務業細分領域里,有一塊近年來比較熱門的生產性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
農業社會化服務,本質上就是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把一家一戶的農民不愿干、干不了的環節集中起來,交給專業化服務組織去做,比如江蘇的聯耕聯種、山東的土地托管、湖北的代耕代種等等。
農業現代化發展,離不開這類專業化、社會化的鄉村新型服務業。到去年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已達到89.3萬個,服務小農戶6000多萬戶。“十四五”期間,將是我國加快發展農業農村服務業的大好時機。
近日,在2020農業農村服務業發展研討會暨中國農業服務業發展論壇上,業內專家學者、經營主體濟濟一堂,共商農業農村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計。咱們一起來聽聽專家們的觀點。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在新發展階段,農業農村服務業的發展,對于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因為,大國小農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家庭承包長久不變的制度安排是我國憲法和土地承包法規定的一項基本經營制度。目前,仍有將近70%的土地分散在近2億的小農戶手上,農業還是農民生存和就業的一項基礎性產業。
那么,在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要形式的背景下,如何通過專業化的生產服務,來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及老齡化問題,引領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2017年,中央設立了以支持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財政專項,到2019年底,全國一共30個省區市實施了農業生產托管項目,補助的托管服務面積達到1.04億畝,撬動社會資本投入農業服務業超過330多億元。
“生產托管,不僅僅把它看成是一種服務方式,而是把它定義為經營方式、經營模式。”農業農村合作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社會化服務處處長李琳介紹,4年來,生產托管項目在農業生產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通過項目的示范帶動,2019年接受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農戶數超過6000萬個,占全國農業經營戶的30%。據統計,試點地區糧食全程托管畝均增產10%—20%,農戶畝均節本增效350—390元,有效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在托管過程中,服務組織普遍采用深耕深松、水肥一體化、秸稈還田、免耕播種的綠色技術,實現了減肥減藥10—25%,推廣了綠色高效生產方式。一些地方還將生產托管社會化服務,作為農民脫貧增收、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抓手,陜西白水縣推廣果園托管,貧困戶每畝增收800—1200元。
“從我們的國情來看,不可能也不應該在短時間內,把土地都集中到少數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的手上。”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認為,這就決定了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路子,既不適合走歐美國家那種“土地高度規模化+設施裝備現代化”的路徑,也不能仿效日韓“小規模家庭農場+政府高投入下的設施裝備戶戶小而全”的模式。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土地集中的地區,通過規模化生產能夠實現農業現代化;在土地不能集中的地方,通過服務組織把適用的品種、先進的技術和裝備,以及其他的資源要素導入到農業生產過程中,其結果也是奔著農業現代化去的。” 張天佐說。
創新社會化服務模式,促進多元主體融合發展
“總的來說,社會化服務組織還存在著小散弱的問題,支持政策還不完善,服務補貼的方式還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說。
補齊這塊短板,需要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共同推進農業農村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安徽鳳臺縣縣長熊壽宏介紹,縣里推行“村集體+社會化服務組織+小農戶+擔保+銀行+保險公司”的托管模式,政府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進行信用評級,銀行解決資金問題,保險進行托底,村集體、社會化服務組織以及小農戶三方按比例進行分紅。
“我們在線上搭建平臺,集聚資源;線下建設連鎖托管服務站,落地服務。”山東豐信農業服務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金鋒介紹,整合線上資源后,線下按照耕地、作物品種建立相應的托管服務站,目前共有5000多名線下服務人員,向農戶提供12個項農業生產服務。
在黑龍江蘭西縣,采取“先服務,后補助”,服務組織按照與農戶簽訂的托管合同完成服務后,經過嚴格驗收和農民滿意度調查,最終確定是否給予補助。縣經濟服務站站長邢海民介紹,在此基礎上確定的托管費用標準,在保證農民增收的同時,讓服務組織也有一定利潤空間,使之有動力通過補助和利潤收入,購進及整合服務裝備,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質量。
“過去20年,我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從39%上升到53.9%。即便如此,整個國民經濟的服務業仍屬于短板。而其中的農業生產服務業,是最大的短板。”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韓一軍說。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總體來講還處于粗放階段。”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姜長云說,一方面要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行業協會、產業聯盟也要起到支撐帶動作用。
專家認為,新時期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應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政府引導、服務作用,下大力氣整合社會化服務資源,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