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業態新模式|科技添柴 “無人經濟”升溫
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進一步調動市場主體創新積極性,激發市場活力,有效支撐就業,中央網信辦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了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15個重點方向和支持政策,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本文聚焦“無人經濟”,帶您了解其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
為生產賦能,提效率降成本
貴州天義技術有限公司的“無人工廠”。
在偌大的工廠里,沒有一名生產線工人,僅有機械臂、機器人有序而高效地忙碌著……這宛若科幻電影中的畫面,正在貴州天義技術有限公司的“無人工廠”內悄然上演。
近年來,貴州天義技術有限公司聚焦發展柔性制造等新制造模式,通過以機器視覺等人工智能技術和裝備升級關鍵工位,完成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從而實現數字化控制的無人工廠模式。
得益于智能化生產車間的“柔性制造”,無人工廠可以根據實際加工需求將多臺機床設備集合起來,在最少的人工干預下生產范圍內的所有產品,實現“多樣化、小規模、周期可控”的生產效率,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提高生產線的產能和適用范圍。
“打造無人工廠也能讓工人獲得成長。”公司負責人田剛表示,通過用更多的機器人和自動化裝備‘換人’,讓原本從事流水線體力工作的工人轉變為管理智能設備的技術工人,實現人與設備之間“互利雙贏”,發揮各自優勢來提高生產效率。
在黑龍江墾區七星農場舉辦的農機無人駕駛作業演示會現場,一臺無人駕駛收割機在稻田內演示收割作業。新華社記者 孫曉宇 攝
此外,在農業領域,近6000臺無人拖拉機和超5000臺無人植保飛機在新疆參與農業生產;黑龍江友誼農場實現無人駕駛插秧,秧苗栽植更均勻,每畝地節約人力成本16元……無人拖拉機、智能收割機、智能除草機、擠奶機器人、農業自動化與控制系統等深刻影響了農業生產,推動著智慧農業的發展。
在高危行業和惡劣工作環境下,危險作業機器人已經可以代人“涉險”。以有色金屬行業為例,工廠、礦山事故風險高,機器換人需求迫切。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在上述行業推廣全流程的少人無人化生產,督促企業對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自動駕駛采礦設備,將使工人不必再承受安全風險和惡劣的作業環境。
“從制造業到農業生產,從碼頭到礦山,智能化將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典型特征,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已經成為共識。”南京大學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王崇駿說。
為消費加碼,新業態釋放活力
上海虹橋機場內的無人便利店為機場旅客提供“即拿即走,無感支付”的全新購物體驗。
無人零售、無人駕駛、無人配送……得益于科技進步,以“無人經濟”為核心的一批新業態已在不少大中城市加速落地,滿足消費者對安全、便利和多元生活的旺盛需求。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無人零售相關企業超1.6萬家,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超5.6萬家,2020年以來均增長30%以上。
既沒有人工收銀,也沒有自助收銀設備,選好商品便可通過閘機徑直離開……在上海虹橋機場內,自帶“高科技基因”的云拿無人便利店為消費者準備了一場“拿了就走”的購物體驗。
與傳統便利店不同,消費者只需提前掃碼綁定支付方式便可進店選購,店內購物系統基于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傳感器融合等一系列AI(人工智能)技術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及商品進行精準識別。在離店時,消費者直接走出閘機就可以完成結算,之后會在手機端收到消費賬單,整個結算環節只需3-5秒,訂單準確率高達99.9%。
“收銀至少占據了店員50%的工作量。”云拿科技首席執行官馮杰夫表示,受疫情影響,傳統便利店正面臨被迫縮短營業時間、人手不足等嚴峻考驗。相比之下,無人便利店收銀效率提高了78%,更是省去柜臺收銀的環節,收銀人力成本節省100%。自2020年2月恢復營業以來,云拿便利店訂單數較疫情之前提升了32.21%,銷售額增長近三成。
除了最大程度節省人力運營成本,無人便利店還能夠對系統收集的消費者購物數據進行分析,進而提升門店的運營效率。據了解,云拿提供的數據系統關注分析兩個轉化率,即商品上架后被多少人看到以及被看到之后的購買轉化率。前者關系到商品陳列是否需要優化,后者則可以為商品定價和營銷策略提供判斷依據,讓門店運營者不必再“拍腦袋”做決策。
近兩年,基于5G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駕駛等技術正在我國不斷推進。10月10日,北京正式開放了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在海淀、亦莊的站點,乘客可以直接下單免費試乘這項服務,每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同一時間最多可接待2位乘客,乘坐人需年滿18至60周歲。同時,車內會有安全員保障行車安全。
小恒水餃在北京試點無人車配送服務。
近期,一些消費者發現,中午為他們配送外賣的不再是騎著“小電驢”的外賣小哥,而是一輛輛科技感十足的無人駕駛車。這些無人車屬于一家連鎖餐飲企業,基本保證在半小時內送達,效率超過了傳統配送方式,也滿足了安全、衛生的“零接觸”需求。企業創始人介紹,該企業是中國第一個使用無人車配送的餐飲公司,“中國餐飲業的無人化正在提速,盡管無人車技術還不成熟,但它代表了未來發展趨勢。”
為就業提質,創造大量新崗位
2020年9月15日,觀眾在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參觀了解工業智能機器人。
“無人經濟”的發展,使機器人大規模進入生產領域。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約15萬臺,全球占比40%左右。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機器人市場規模近年來保持著20%左右的平均增長率,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97臺/萬人,正快速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機器人越來越多,工人會失業嗎?
針對“無人經濟”發展可能影響就業的質疑,專家指出,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都伴隨著舊崗位的淘汰和新崗位的產生,“無人經濟”的發展可能會減少一些辛苦、危險的工作崗位,從長遠看卻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機器人取代了一些工人,也需要人員對機器人進行運維。不久前,人社部等部門聯合頒布了“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這一新興職業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為相關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當時很多同事以為,實現智能化生產后就要沒飯吃了。”幾年前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開始籌建智能化工廠,讓員工張建國沒想到的是,在工廠升級的同時,他和同事們通過一系列培訓也在技能上得到了提升。張建國把握住機會,如今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已升為部門主管。“懂得‘照顧’機器人,讓它們處于最優狀態,掌握了這些,就是有了一技之長,無論去哪兒工作都能找到一席之地。”張建國說。
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無人駕駛汽車底盤。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無人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越來越多人進入。
貴州青年金風徐在本科時學習汽車電子技術,畢業后回到家鄉,在主要生產無人駕駛汽車底盤的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基于這個底盤,客戶可以搭建具有配送、觀光、清掃消毒、安防巡邏等各種功能的無人車,可廣泛應用于園區、景區、商場等多種場景。在這里干有盼頭!”金風徐說。
西安理工大學教授朱宗乾指出,應對“無人經濟”帶來的就業問題,關鍵在于“就業轉化”。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會帶動更多新消費服務場景出現,增加新的工種和崗位,要通過培養高技術水平人才和團隊,普及相關技術和實用技能,為“無人經濟”的潛在就業者提供幫助,加快新舊職業轉換速率。(中國網信網綜合,來源: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經濟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