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財經:100萬億元,中國經濟躍上新的大臺階!
麻辣財經:100萬億元,中國經濟躍上新的大臺階!
國家統計局1月18日公布,初步核算,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達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
“我國經濟在極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就,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
GDP同比增長2.3%,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我國GDP同比增長2.3%,預計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這個2.3%的背后,是宏觀調控主要目標已經實現,好于預期。
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超額完成全年目標的131.8%。2020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明顯高于9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2020年年均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6%,低于6%左右的預期目標。2020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4%,低于5.5%左右的預期目標。
看物價,走勢總體平穩,且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0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5%,低于3.5%左右的預期目標;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國際收支總體改善,單位能耗有所降低。2020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2165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86億美元。202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
“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宏觀調控主要目標已經實現,且好于預期。”寧吉喆說。
這個2.3%,來之不易、彌足珍貴,彰顯黨中央的判斷力、決策力、行動力。
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猝不及防的沖擊,使我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出現有季度統計數據以來首次負增長。
“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危急時刻,重要關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采取行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打響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同時,增加1萬億元財政赤字,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推動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元,出臺160多項穩就業相關文件……
政策組合拳招招精準、合力十足。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縱觀2020年全年,中國經濟季度增速實現了-6.8%、3.2%、4.9%、6.5%的逆勢上揚,預計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也由2019年的16.3%上升到17%左右,創下歷史新高。
這個2.3%,不靠大水漫灌,而是依靠創新引領、結構優化,發展更有含金量。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并采樣返回,“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量子計算機“九章”成功研制……
雖有疫情沖擊,中國的創新發展依然堅毅前行。“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寧吉喆說。
綜合國力持續提升。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新高,穩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增加值預計連續第11年居世界第一;高速鐵路營運總里程達到3.8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5.5萬公里,5G終端連接數已超過2億,均居世界第一。
結構優化特征明顯。2020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4.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54.3%,高于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
綠色發展底色亮麗。2020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8.3%;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提高了8.5個百分點。
GDP突破100萬億元大關,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動力
2.3%的增速,使我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站上新的大臺階。那么100萬億元大關意味著什么?
回顧歷史,中國經濟體量保持茁壯成長。2000年,我國經濟總量邁上10萬億元的臺階,2012年突破了50萬億元,2020年又突破100萬億元。20年內,中國經濟總量規模擴大了10倍,成就舉世矚目。
環顧全球,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繼續提高。寧吉喆介紹,按照目前測算的年平均匯率折算,2020年我國GDP約為14.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我國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穩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與高收入國家發展的差距繼續縮小。
100萬億元大關的背后,意味著我們共同奮斗、共享發展,人人都有獲得感。
2020年11月23日,隨著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如此震撼的成就,使中國精準扶貧理念被寫入聯合國大會文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中國譽為“減貧領域的世界紀錄保持者”。
100萬億元大關的背后,更體現著中國立己達人、兼濟天下,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疫情突襲之下,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之時,中國不追求一枝獨秀,不搞你輸我贏,也沒有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好貢獻世界。
中國商品跨境物流越來越穩。2020年中歐班列共開行1.24萬列,逆勢增長50%,綜合重箱率98.4%,通達歐洲21個國家、97個城市,保障當地生產“不斷鏈”、生活“不斷供”。
中國投資門檻越來越低。2020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提高了服務業、制造業、農業開放水平,全國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壓減比例分別達17.5%、18.9%。
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從首次整體“上線”的廣交會,到99項創新類成果首發的服貿會,再到意向成交超726億美元的進博會……2020年,在全球貿易大幅萎縮的情況下,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1.9%,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更為強勁的動能。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今年有條件延續穩健復蘇態勢
在寧吉喆看來,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挖掘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的潛力。”寧吉喆說。
從總量看,消費仍然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2020年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高于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為近年來的較高水平。
從增量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季增強。2020年四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了3.7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增長拉動經濟增長2.6個百分點,比三季度上升了1.2個百分點。
從潛力看,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寧吉喆介紹,2013至2019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在60%左右,與發達經濟體70%、80%的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從2021年的情況看,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有利因素是比較多的,我國經濟有基礎也有條件延續穩健復蘇態勢。”寧吉喆指出,雖然當前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較大,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而且正在顯現。
物質基礎雄厚。我國農業基礎地位鞏固,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都超過1.3萬億斤;工業主導作用增強,工業增加值超過30萬億元;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保障作用增強。“這是2021年我們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支持經濟持續恢復,確保人民基本生活的強大物質基礎。”寧吉喆說。
產業體系完整。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最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貨物貿易總量居世界第一,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2021年,面臨不確定性的考驗,我國完整的生產協作體系和配套能力將會繼續發揮有效作用。
市場空間廣闊。我國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96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擁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內需市場,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是明顯的,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調整升級將拉動產業結構、投資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為經濟持續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科技實力強大,我國科技創新日趨活躍,研發投入總量已達到世界第二,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專利申請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驅動力。
人力資源豐富。我國勞動力供給規模居世界前列,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技能人才達到2億人,研發人員總量也居世界首位。這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本和智力支撐。
寧吉喆說,盡管近期一些地方疫情散發,但總的看,對經濟的影響是可控的。“我們會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更加精準有效實施財政、貨幣、就業、投資、消費、區域、產業等政策,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