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要“長紅”,守牢食品安全底線是關鍵
日前,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突擊檢查茶百道、一點點、COCO都可等奶茶店,發現存在從業人員未辦健康證、后廚物品隨意放置、原材料上沒有標識、制作臺臟亂等衛生安全問題。有網友感嘆:“本以為只有小店才出問題,沒想到這些知名品牌店也不靠譜,以后還能不能愉快地喝奶茶了?”
奶茶等新茶飲是近些年才興起的新時尚,市場發展只有10年左右時間。美團點評發布的《新消費、新市場、新方向——2019中國飲品行業趨勢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茶飲市場全面爆發,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國現制茶飲門店數達到41萬家,一年內增長74%。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茶飲市場的總規模達到4420億元,其中,新式茶飲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預計2021年,新式茶飲門店將達55萬家,消費者達3.65億人,市場規模超過1100億元。
所謂“蘿卜快了不洗泥”,奶茶等新茶飲市場近幾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生一些亂象。制作加工環境臟亂差、亂添加、虛假宣傳等問題大量存在,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決。有媒體曾統計,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間,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公布的關于餐飲場所銷售現泡茶、果汁等產品的質量抽檢結果顯示,共發現不合格新茶飲119批次,不合格原因以微生物超標為主,其次是檢出人工色素、甜味劑、防腐劑及營養指標不達標。比較知名的一個案例是,2019年7月,某媒體記者臥底甘茶度,發現存在員工用爛水果榨汁、徒手切水果等衛生安全問題。事件曝光后,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對甘茶度飲品店作出吊銷食品經營許可證、罰款10萬元的處罰。
市場監管部門不斷加強監管,但新茶飲市場的“老問題”仍難根除,甚至一些頭部企業也成為監管黑名單上的常客。原因何在?在被查出問題后,上海幾家奶茶店都給出了原因解釋。有的說是“人手不足,新人培訓不到位,衛生清理不及時”,有的說是“員工未養成衛生整潔習慣,食品原料等物品隨意擺放”。這些解釋都是就事說事,并未深挖到根上。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奶茶店對員工疏于管理,疏就疏在規章制度不完善。而這種現實,從某種程度上說卻是必然的。一方面,奶茶等新茶飲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市場門檻不高,資本進入缺少限制,致使經營企業良莠不齊;另一方面,該市場一些頭部品牌規模擴張多采取加盟模式,這種模式雖占有市場速度快,但也有非常明顯的弊端,即品牌方對加盟店管控能力較弱,而加盟店也缺少維護品牌聲譽的動力,容易導致放松對生產過程和員工行為的管理,埋下食品安全隱患。
當然,新茶飲市場頑疾難除,也與該市場相關法規標準不完善有關。雖然奶茶等新茶飲也屬于飲料,企業門店應按照我國現行飲料相關法規標準規定生產制作,但新茶飲不同于瓶裝飲料,它們多為現場制作,產品外包裝上沒有任何原配料及營養標簽信息。市場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發現,一些奶茶店工作人員在加工奶茶時,既不知道配料成分有多少種,也不了解每種配料具體達到多少比例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他們只是憑著個人感覺和顧客喜好,“像做菜一樣”添加配料,沒有任何定量標準。這種隨性隨手的加工作業,難免“加”出問題,“作”下隱患。
新茶飲市場能夠快速火起來,說明它契合了新型消費需求,但相關企業要想從“網紅”變成“長紅”,還得打好質量基礎,守牢安全底線,否則,就會被消費者拋棄,速生換來速滅。這就提醒新茶飲企業要把眼光放長遠,對企業發展作戰略謀劃,加強內部管理和質量安全管控。政府監管部門要盡快完善法規標準,加強監管,讓新茶飲行業步入規范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