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網紅食品的“質量關”(網上中國)
在山東省臨沂商城食品電商供應鏈基地,銷售人員正通過直播帶貨推薦食品。 |
自熱火鍋、半成品拉面、速食螺螄粉……近期,眾多網紅食品品牌強勢崛起,備受年輕消費者青睞。數據顯示,受“一人食”與“宅經濟”等影響,加之電商直播等形式助推,網紅食品已成為消費市場的熱門增長點。但食品安全、虛假宣傳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專家指出,市場多方參與者共同打造消費者友好型的互聯網市場生態環境,才能持續提振消費信心。
網紅食品正走俏
“看完網紅拉面的測評視頻,我一次就入手了5個口味,現在也經常‘囤貨’。”大學生小陳是某網紅速食品牌的忠實擁躉,對做法和口味如數家珍。“防疫期間宅家,外賣不好點,自熱火鍋、自熱盒飯、半成品面食就是‘救星’。”
以即食食品為代表的網紅食品掀起消費熱潮,新品牌、新品類不斷涌現,獲得眾多年輕消費者支持。有機構數據顯示,淘寶、天貓平臺2020年方便速食市場總成交額達213億元,市場規模可觀;其中,方便面食、即食螺螄粉、自熱火鍋等品類表現最為搶眼。此外,35歲及以下消費者成為網紅食品的下單主力;四線及以下城市消費者占總支付人數比例近40%,下沉市場空間廣闊。另據《2021中國食品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2021年包裝食品、自熱食品、預制菜肴等品類仍將加速成長,代餐、功能食品等聚焦健康的細分品類將獲更多關注,整體消費市場持續革新。
一批新品牌乘勢崛起,一批創業企業隨之走到市場的前臺。今年2月,自熱火鍋品牌“自嗨鍋”完成逾億元C+輪融資;1月,方便面食品牌“拉面說”獲近5年內第6輪融資。2020年12月,輕食品牌“王飽飽”進行數億元C輪融資……行業資本助力下,創新企業的品牌創新日益活躍,新產品不斷“破圈”,沖擊傳統食品企業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升級選擇,推動消費市場活力涌動。
直播電商助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互聯網發展進程加快,新興的消費需求、消費方式、消費活動和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網絡直播帶貨對防疫期間的市場活躍與經濟發展起到積極助推作用。
受直播電商帶動,網紅食品品牌把握線上流量入口,乘勢而上。有機構統計,僅今年1月,知名網紅李子柒旗下螺螄粉產品參與電商直播場次就近1700場,直播銷量超85萬份,銷售額超過3100萬元。正因為直播與新品牌的相互賦能,銷量奇跡才得以實現。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9610億元,同比漲幅121.5%。隨著直播逐步擴展至電商各領域,預計2021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繼續高速增長。未來,“直播間”仍會是網紅食品的流量必爭之地。
部分網紅食品品牌還積極打通線下零售渠道,力爭線上、線下不留渠道短板。同時善用互聯網內容流量邏輯,抓住短視頻APP、興趣社群等“講故事”平臺,用符合產品風格的策劃,推動產品觸達目標消費者。
此外,消費群體的變化也是網紅食品“爆火”的原因之一。年輕群體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生力軍,消費品牌的對應“打法”也應隨趨勢變化做出調整。有業內人士指出,年輕群體快速改換品牌的消費習慣,造就了如今大量的網紅品牌;年輕消費者的新圈層、新偏好也為細分市場的新品牌帶來機遇。
食品安全守紅線
網紅品牌引領消費潮流,但部分產品食品變質、虛假宣傳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件卻屢有發生。今年1月,消費者投訴某網紅代餐品牌促銷活動涉及虛假宣傳;今年2月,有消費者發帖投訴稱某知名自熱火鍋產品的發熱包突然爆炸;今年3月,某熱門品牌螺螄粉被消費者投訴吃出煙頭。食品行業的老問題成為新興市場的“絆腳石”。
劉俊海指出,商業實踐中,不少互聯網企業與電商偏重發展,忽視規范。由于消費者維權成本高于維權收益,很多消費者面臨維權窘境,必須多方共同打造消費者友好型現代互聯網市場生態環境。立法上,“宜細不宜粗”,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可訴性與可裁性;司法上,“凡訴必理”,通過盡快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等措施,完善司法救濟體系;行政上,政府有義務充分運用法律賦予的行政指導、行政調解與行政處罰等手段,維護互聯網市場秩序。同時,完善行業自律體系與媒體監督體系,敦促企業慎獨自律,通過強化質量管理來提升核心競爭力。
此外,網紅食品參與直播營銷,也必須警惕直播間發布虛假信息誤導用戶等違規行為。劉俊海指出,直播模式容易導致消費者的沖動與不理性,有必要對互聯網直播營銷市場予以規范。銷售者在直播平臺上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有權利主張直播平臺與食品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名人直播帶貨如涉及虛假宣傳或造成消費者損害,名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直播營銷平臺也應健全投訴舉報機制,降低直播舉證難度,協助消費者維權。
專家表示,消費是拉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只有全面推進消費者權益保護事業,共促市場激濁揚清,才能持續提振消費信心。
- 下一篇:新冠疫苗接種是道必答題(人民時評)
- 上一篇:是什么讓孩子“睡不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