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創業者喜歡謊報融資額?
有些游戲的取勝要義就是撒謊,旁觀者千萬別入戲太深。
本文首發于百度百家。
一位創業者朋友近期拿到一筆融資,問我怎么公布信息合適,“翻個倍OK么?競爭對手就是這么干的。”他小心求證。當時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不久之前,一位做服務傳統行業的私募基金經理在電話里跟我抱怨,“為什么你們互聯網行業的人這么愛撒謊?”他提到了一個最近比較熱門的招聘網站,明明是哭著喊著拿到了一筆融資,轉身到媒體面前就傲嬌無比,“唉,我說我不要這么多錢,他們非要投這么多,我也沒辦法。”融資額從從人民幣宣傳成美金。
其實關于融資額的謊言遠不止于此。一位朋友戲稱,如果公司近期實在沒新聞,拋個“據傳”開頭的融資新聞,只要額度夠炫目,就可以迅速刷爆朋友圈。有媒體求證也沒關系,公關回復“不予置評”就可以了。謠言自己長著翅膀,飛一陣兒才會落下。
通常看來,撒謊是需要成本的,一個謊言需要更多謊言來掩蓋。但是在融資額上的,創業者撒謊仿佛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涉及相關方的投資機構大多會三緘其口,即使有人問到了,一個“保密協議”就可以應付了。競爭對手也不太趕拆穿,因為大家彼此都“呵呵”。既然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那么撒謊有意義嗎?撒謊又能得到什么?
最簡單的,關于融資額高低就決定了其宣傳力度,尤其是一些服務C端的而非B端的產品。服務B端的產品對宣傳需求比較低,但某些對C端有龐大需求,公司又沒有太多公關預算的創業產品。謊報個融資額就是最好的信息觸達方式了。有心的創業者會融資額+融資故事+創業故事打包出售的,賣賣情懷,也可以短期“紅”一下。宣傳還將直接有利于招聘,一個新融資的創業公司,加一個有情懷的創始人,對于求職者還是有些吸引力的。
另外的需求來自投資機構。其實在金融行業都在玩“說謊者的撲克牌”,這個說法來自山寨發布會創始人陽淼推薦的書《說謊者的撲克牌》。撇開美國人的叫法,其實咱自己也經常玩這個“猜色子”游戲。就大家每人一個盅,里面有幾個色子,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然后報有全場可能有幾個三點,幾個四點,直到有人開始質疑,揭開謎底。這是個需要通過撒謊和破除別人的謊言來取得成功的游戲。
投資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尤其在互聯網行業是“擊鼓傳花”的加速版游戲,時間很快就可以看到結果。這個與“猜色子”游戲一致,下家必須比上家報更高的點數。
只有公司估值一直保持增長的態勢,后續資金進入,前期投入的資金才能安穩退出。而對外公布一個較高的融資額,一方面幫助投資機構宣傳,更多的創業者會找上門來。一方面給釋放虛實結合的信號,讓同行不清楚自己手中的真實底牌。畢竟投資圈也很大,對于很明顯的謊言,懂行的人會“呵呵”,但不懂行的人可能就真成了游戲中被套牢的那個“傻瓜”。
一個投資業內朋友描述,在投資圈內同樣分三六九等,有一些特別懂行的相當于股票中的“莊家”,他們洞悉甚至會制造一些趨勢來炒熱一些點。比如“神奇的90后”,“互聯網思維”什么的。當互聯網行業成為熱門之后,大量資金會來“碰碰運氣”。不少傳統行業的PE資金轉行做互聯網的VC、甚至當年諸如“煤老板”之流多金但外行的人士進場后,因為不熟悉游戲規則,不小心就成為“接盤俠”。在炒得火熱的時候接手一個業內人已經看清楚,肯定沒有未來的產品,就像在游戲中最后報一個被證實是錯誤的數字。其實很多紅極一時之后不久又銷聲匿跡的產品,經常伴隨著一些獲利套現跑掉的機構,以及一些本輪游戲輸掉的“傻瓜”。
不過,“默契的謊言”這種事兒,也是最近幾年的事情。2011年,窩窩團謊報拿到2億美元融資被也業內戳了個底兒掉,之后窩窩團背上的“不誠信”帽子到現在也沒甩掉。團購行業當年從資金到行業的混亂歷史可以大書特書,而早年進入團購的資金大多沒善終。這些血淋淋的現實促進了行業的“進化”,比如“默契謊言”本身就是進化的結果。
聰明又懂行的資本,如果確定不錯的行業,早進入早清場,比如滴滴和快的的資方很快就用錢把其他創業者扼殺,然后滴滴和快的發展壯大之后再引入更有實力的資本玩家進入。如果不是資方強力介入,打車行業也可能也得演一遍當年“百團千團”的亂象,最后角斗場剩下幾個流血的“剩者”而非“勝者”。而更多沒有滴滴和快的這樣真實發展潛力的產品,早進入資本玩家只能靠吆喝來吸引更多人入場,盡早把風險轉給下家。
結論是,既然謊言大家都有需求,而且是游戲中最有趣的的部分,大家也就不用天天想著揭穿了。不過,既然知道了是個游戲,而且是別人的游戲,外行的圍觀者也就不用太認真了。至于我的創業者朋友,他創業項目本身不是純C端,而且有希望做得很大,就不用虛報太多了,甚至不說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