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與采集于老撾的菊頭蝠冠狀病毒有共同關鍵特征
英國《自然》雜志的預印本平臺“研究廣場”日前登載的一項研究顯示,在老撾北部某些洞穴中棲息的菊頭蝠所攜帶的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具有共同關鍵特征,這表明自然界存在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
在這項新研究中,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和老撾大學的研究人員于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間在老撾北部石灰巖“巖溶地帶”捕獲了46種共計645只蝙蝠,并就這些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是否與新冠病毒相似展開采樣研究。
研究者發現,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通過與人類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來侵入人體。自然界存在的蝙蝠冠狀病毒能否與人類細胞受體ACE2結合,該病毒有無與新冠病毒類似的RBD,是判斷蝙蝠冠狀病毒能否跨物種傳播的重要依據。
論文顯示,科研人員從棲息于老撾北部某些洞穴的上述菊頭蝠身上采集了樣本,并在這些樣本中發現了3種與新冠病毒RBD高度相似的蝙蝠冠狀病毒。研究人員指出,代號為BANAL-52、BANAL-103和BANAL-236的病毒是“迄今已知的與新冠病毒最接近的”蝙蝠冠狀病毒。其中BANAL-236病毒具有與新冠病毒幾乎相同的RBD。論文作者之一、巴斯德研究所病原體探索領域的負責人馬克·艾利奧特說,這3種蝙蝠冠狀病毒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源頭,并可能構成直接傳播給人類的實質風險。
此前曾有西方媒體稱,RaTG13冠狀病毒最接近新冠病毒。但新研究表明,與在云南發現的蝙蝠冠狀病毒RaTG13相比,上述菊頭蝠所攜帶的這3種冠狀病毒的RBD與新冠病毒更為接近。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病毒基因組學負責人戴維·羅伯遜教授此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RaTG13冠狀病毒最接近新冠病毒”這種說法容易誤導人,因為自然界中有很多冠狀病毒在傳播,還有很多冠狀病毒未被采樣,在已知冠狀病毒中這兩者關系比較接近,其實它們之間有幾十年的進化距離。
未參與巴斯德研究所和老撾大學上述研究的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病毒學研究人員愛德華·霍姆斯指出,持續采集樣本是了解病毒起源的唯一途徑。這項研究強調自然界存在的蝙蝠冠狀病毒極易感染人類,這是未來面臨的明確風險。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