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互聯網金融的大投資機會
無論你是草根、屌絲階層,還是資本大佬,都一定要把握住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絕佳機會,把握住本屆政府給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的寬松環境。投資于互聯網金融業,在支持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創業夢、財富夢。
通讀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關于互聯網新經濟新金融吸引著筆者的注意力。可以說,報告對互聯網新經濟新金融給予厚望。
報告在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上要求,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建設光纖網絡,大幅提升寬帶網絡速率,發展物流快遞,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在談到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的時候,李克強總理說,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對互聯網新經濟業態給予前所未有的重視。
特別是報告對互聯網金融表述,其內涵意義非常之大,對今后互聯網金融發展具有現實和深遠意義。也預示著互聯網金融這個“草根”正式登上了大雅之堂,更預示著互聯網金融的投資機會、發展機會撲面而來。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兩處提到互聯網金融,而去年的報告只有一出一句。今年報告在回顧2014年工作時,李克強總理在“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部分指出:“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在談到2015年工作時,要求“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而去年報告只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部分中提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而今年把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放在了“協調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的第四大部分中,并沒有放到“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部分。今年報告兩處提到互聯網金融,都是在調整經濟結構、培育新增長點、新業態部分。
對互聯網金融這種謀篇布局的調整足以看出對這種新業態的新認識,對其地位重要性的新看法。這意味著互聯網金融作為異軍突起的新興業態不存在改革的問題,而是如何促進和保護這種新業態大發展的問題。把互聯網金融放在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經濟新增長點、促進新業態發展、鼓勵創新的位置之上,其高度、深度要比放在金融改革部分高深的多、重要的多。
特別是需要深刻理解的是,報告中把互聯網金融表述為“異軍突起”的重要意義。政府層面用“異軍突起”表述一個新經濟現象,曾記得在改革開放之初的上個世紀80年代,曾經對當時的鄉鎮企業發展使用過“異軍突起”這個表述。上個世紀80十年代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可以說奠定了中國城鄉工業化的基礎,造就了后來的一大批富翁富豪,在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這次政府工作報告里將只有短短兩三年時間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表述為“異軍突起”,折射出互聯網金融發展將會超過當年的鄉鎮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將會起到歷史性貢獻和作用。
報告要求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意味著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春天到來了。從李克強總理視察深圳微眾銀行的談話分析,最少在兩個方面對互聯網金融發展寄予厚望。一個方面是寄希望于互聯網金融發揮草根金融的優勢,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中發揮作用。互聯網金融誕生于草根,發展于中小微企業身邊,天生就是為中小微企業而生的。互聯網金融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上一定會大有作為。
另一個方面就是寄希望于互聯網金融對死板一塊的傳統金融帶來一定沖擊,倒逼傳統金融加快改革和轉型步伐。互聯網金融已經從負債、資產、中間業務和支付結算業務上對傳統金融構成了全方位競爭和沖擊。正是在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和外部壓力下,傳統金融特別是銀行已經加快了改革步伐,已經加速在“觸網”。“倒逼”作用已經顯現出來了。
客觀地說,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和發展給予了最大的容忍度,已經預留出了最好的發展期和觀察期。正是監管部門給互聯網金融創造的寬松環境,才使得中國互聯網金融不僅在中國異軍突起,而且在世界異軍突起,成為世界頭羊。中國互聯網金融已經令金融業最發達的美國都望其項背。如果說中國經濟在世界上可以為之自豪的話,那么,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當之無愧,走在了世界前列。
希望監管部門一定要深刻理解報告中對“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表述的深刻含義。不要著急出臺任何關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辦法,更不能設置任何門檻。繼續給互聯網金融足夠的發展期、觀察期,真心實意保護好互聯網金融這個新業態。
不過,力主對互聯網金融實施“強力”監管、把互聯網金融視作“大敵”、互聯網金融監管死磕派的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先生多次呼吁和透露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將出臺。這不,3月4日,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的潘功勝表示,關于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指導文件會很快出臺。筆者呼吁高層應該慎重再慎重。
金融業本身就是高風險行業,只要辦金融就一定會出現風險。過度強調和懼怕風險必將遏制金融創新,扼殺新金融發展。關鍵在于出現風險后,風險責任承擔主體必須明晰和到位。互聯網金融,不可否認風險已經出現許多。但是,風險承擔者是明晰的,風險責任劃分是清晰明確的。至今鮮有圍堵政府和聚眾鬧事,擾亂社會秩序的。不要懼怕金融風險,怕就怕出現了風險后責任主體模糊而聚眾鬧事甚至圍堵政府,最終影響到穩定。
經濟學認為,當一種行為的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的時候,該行為的結果是最有效率的。成本—收益分析說明了所有經濟行為“無風險”是很浪費的。將風險控制到零,通常會使控制成本上升到一個天文數字,而減少最后一點點風險所帶來的邊際收益卻少得可憐。并且在有些情況下,要達到“無風險”是不可能的。按照零風險原則,計算機工業應當關閉,所有的汽車交通也應當被禁止,所有的金融行業都應該停業。況且是剛剛興起、尚在探索中的互聯網新興金融業呢?現實中通常的情況是,經濟效率要求達成一個折中方案,即產業的額外產出的價值正好同額外風險的損失均衡。
無論你是草根、屌絲階層,還是資本大佬,都一定要把握住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絕佳機會,把握住本屆政府給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的寬松環境。投資于互聯網金融業,在支持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創業夢、財富夢。近期,一些專家認為,互聯網金融將成為中國繼上個世紀改革開放初期的第一次和本世紀前十年的第二次投資機會后,迎來的第三次投資致富的難得機會。就看誰能緊緊抓住,誰又坐觀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