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科技創新收獲滿滿(國際論道)
|
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跨年。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12月27日0時55分,歷時約6小時,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全部既定任務。此次是空間站階段中國航天員第4次出艙。后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將投入下一階段在軌工作任務。
2021年,中國在航空領域捷報頻傳,正是中國科技發展的縮影。這一年,中國科技穩步推進,在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征途上大踏步前進:一系列前沿科學技術研究斬獲重大創新和突破,一大批科技成果涌現,在世界科技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中國印記……國際社會禁不住紛紛探尋中國科技界收獲滿滿的秘訣所在。
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2位
2021年,中國科技界發展收獲了國際輿論持續且普遍的關注: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天問一號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報道稱,中國在太空領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繼2020年中國物理學家宣告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之后,中國量子計算再獲重大進展,成為唯一在兩個物理體系中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國家。西班牙理論物理學家胡安·何塞·加西亞-里波爾說,“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開展質量和規模都令人印象深刻的實驗的能力是非凡的”;
中國核聚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法新社援引專家的話指出,“這為開發一種新的清潔能源帶來希望”;
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俄羅斯列格努姆通訊社報道稱,這體現出中國堅持合作的理念,表明了中國與各國共建美好未來的想法。
……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近日報道,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最新《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2位。連續9年排名上升,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超過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目前,中國是唯一一個進入全球前30名的中等收入國家。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中國現在申請的專利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但領先于日本。如果中國繼續以目前的速度發展,3年之內申請專利數量就很有可能超越美國。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日前在北京發布的《202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顯示,按國際論文被引用次數統計,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工程技術等4個領域居世界第1位;國際頂尖期刊論文數量中國排名上升2位,居世界第2位;中國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數量繼續保持世界排名第2位。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報道,前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研究員菲利克斯·德莫亞·阿內貢表示:“中國近年來的科研論文增長非常迅速,數量上已超過美國。而且近年來,中國與美國的平均科學影響力之間的差距已在縮小。”
通過規劃促進科技發展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近日發表古巴國際經濟研究中心專家卡洛斯·路易斯·埃查瓦里亞·卡夫雷拉的文章強調,在如何通過規劃促進科技發展方面,中國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例子。國家的力量已成為制定指導方針,并采取措施在與生產過程的持續聯系中促進科技進步的基礎。本文旨在分析2006年-2020年中國的技術發展戰略。關注這一時間段是因為它與《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相合。文章指出,在很大程度上,中國設計和實施技術發展戰略的動態性是其取得目前成功的原因。根據國家發展的不同階段判斷本國實際情況,這使其在每個時期都能采取可行的政策,同時又始終堅持令中國成為創新強國的愿景。
2021年8月,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為中國高水平科研發展提供新的政策指導。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中國科技發展現在的局面是根據其戰略計劃發展而來的。2006年,中國開始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希望到2020年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學技術能力。中國一直在增加研發投資,降低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中國的研發投入在2006—2020年期間穩步上升。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研發經費支出達到近2.4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2%。根據官方數據,2020年,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約占全國研發經費支出的76.6%。西班牙《世界報》網站文章報道還注意到,中國2021年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為到2025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設定了路線。為尋求科技上的自立自強,中國決定在這五年中讓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
外媒普遍關注到中國對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視。英國科技新聞網站“注冊者”的報道指出,“科技自主自強”發展戰略是2021年中國全國兩會三大熱點之一。埃菲社報道強調,中國要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面對西方對中國核心技術的掣肘,中國大幅增加科研投入,切實減輕科研人員不合理負擔。美國商業雜志《財富》報道則指出,“‘十四五’規劃出臺之際,中國正致力于在關鍵技術領域減少對美國等國家的依賴,并力爭成為一個科技超級大國。”
將人才視為“第一資源”
“積極的投資和充足的人才是支撐中國科研實力發展的關鍵。”《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目前,中國科研人員有210萬人,是全世界最多的。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報道指出,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了教育改革,重視技術、數學和物理教育,還對相關基礎設施、研究中心和大學進行巨額投資。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報道認為,中國教育質量在過去十年里顯著提升,尤其是在博士級別。根據喬治敦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2021年8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目前,每年美國的大學每培養2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類博士畢業生,中國的大學就大約能培養3名。報告預測,到2025年,中國這幾類博士畢業生的人數將大約是美國的近2倍,超過7.7萬人,美國則為4萬人。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研究員雷姆科·茲韋茨盧特在2021年10月為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撰寫的一份報告則指出,就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而言,中國已經超過美國。2019年,中國授予了188.6萬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類本科學位和32.6萬個碩士學位,美國的這兩個數字分別為44.5萬和17.1萬。
報道指出,這一切并非偶然。人口規模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中國政府的政策對中國在精英教育方面趕超美國至關重要。中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了教育的現代化和擴張,教育被列為現代中國發展的戰略重點。此后,中國擴大博士項目,每年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類博士畢業生人數不斷增長。中國將人才視為中國自主創新的“第一資源”,旨在通過自主創造附加值更高的本土產品和技術來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中國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也在加大。法國《世界報》網站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指出,在截至2019年3月底的那個財政年度內,18460名日本大學研究人員至少在中國待過一個月,這一數字4年內增加了25%。中國已超過韓國成為日本研究人員的優先目的地。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報道也指出,在這個經濟全球化以及全球經濟“向東轉”的21世紀,眾多重要科研行業的專業人士正在向東方移民。2020年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了約4.57萬個項目,并授予360萬項專利。報道指出,中國最誘人的是為國外科研人員提供穩定的職位和屬于自己的研究團隊。
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打破束縛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給予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中國正不斷推出新舉措,提升科研人員積極性,促進科研力量茁壯成長。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
- “百億”夢碎后,洽洽食品如何走出增長困局?
- 深入理解多重共線性: 基本原理、影響、檢驗與修正策略
- 啤酒、白酒賽道競爭加劇,華潤啤酒難尋第二增長曲線
- 國家稅務總局:1-9月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減稅降費退稅超2萬億元
- 不用開股票賬戶!A500指數ETF聯接基金助力場外一鍵布局A股核心!
- A股回購熱潮繼續,A500ETF(159339)翻紅,四川長虹、聞泰科技漲停丨ETF觀察
- 美股漲勢擴大至非科技股,但財報季將有不同答案?
- 風電混塔滲透率今年將達60%,整機商或成行業主導
- 中鹽集團成員企業,復合肥龍頭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蘭州銀行前三季度“增利不增收”,資產質量又現波動,不良率增至1.83%達三年來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