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就“健康路”,醫療服務惠民生(民生共話)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021年,中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健康中國建設“成績單”引人矚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把更多常見病等門診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率達到60%。
今年如何繼續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加快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就此話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
在線醫療發展迅速
“如今,不少邊遠山區的老百姓也學會了用智能手機查看日常疾病預防知識,一些鄉鎮衛生室、診所及鄉村醫生開始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進行輔助診療,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看大病、看急病。”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說。
在線醫療的迅速發展,方便了群眾就近看病、網上就醫。“去年,江蘇省新增加了80個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現在基層就醫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遠程醫療服務發展很快,已經覆蓋江蘇省92%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院長王靜成說。
隨著“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不斷創新,醫院的全業務流程正向移動互聯網延伸,但受限于技術、居民接受度、醫保政策等因素,基層互聯網醫院發展較慢。
“我建議相關部門支持那些為鄉村醫生服務的互聯網醫院平臺發展,將村醫診所、衛生室納入進來,長期幫扶,提升診所、衛生室的業務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百姓。”耿福能說。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原副校長羅建紅同樣關注基層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我所在的民主黨派農工黨中央已提交相關提案,建議強化頂層設計,健全基層互聯網醫院的數字化支撐體系。”他告訴記者,這份提案建議加快互聯網診室試點,促進基層吸引大醫院的專家資源,為家庭醫生簽約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同時,進一步強化區域范圍內醫院信息平臺功能指引、數據標準等推廣應用,統一數據接口,為信息互通共享提供支撐。
醫保“含金量”不斷提高
基本醫保制度“提檔升級”,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基本醫保制度的“含金量”不斷提高,待遇保障質量穩步增長,群眾藥耗負擔顯著減輕,參保人員的獲得感大幅提升。2021年,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累計惠及1.2億患者,減輕用藥負擔411.6億元;42個胰島素專項集采品種平均降價48%,人工髖關節、膝關節集采產品平均降價82%;2021版藥品目錄品種增至2860種,67種談判藥品平均降價62%,14.2萬家醫藥機構供應談判藥品,國談藥全年累計惠及患者1.4億人次、減負1500億元。
“江蘇在全國率先開展高值醫用耗材專項治理,每年可節約采購資金約25億元;藥品執行集采后,醫保‘救命錢’更好地用在了刀刃上。”王靜成說。
“但是,現行醫保政策中還存在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病種范圍較窄、醫療救助年度最高限額和報銷比例較低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西坪村黨支部書記馬天龍呼吁進一步擴大重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提高保障標準,并建議在現有國家規定的納入醫療救助的重特大疾病病種基礎上,將一些治療費用較高、患病人口較多的病種納入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病種范圍。
讓生活方式更健康
數據顯示,2021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4.2%。
“快速老齡化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其中健康問題尤為突出。成熟的健康管理能為逐步走向老齡化的社會提供有益有效的前、中、后各個階段的服務。”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院長張國剛建議,應科學確定臨床實踐中健康管理醫學學科的內涵,創新科學研究中健康管理醫學的學科交叉。
“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危害著人們的健康,而這些疾病的發生通常與缺少運動的生活方式有關。”張國剛說,“推動全民健身將在促進健康、慢性病的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全民健康是全社會的事情,政府主導要與調動社會積極性相結合,推動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營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圍,讓生活方式更健康。”提到政府主導,全國人大代表、海航創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虹宇接受采訪時表示,“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海南全力打造健康自貿港,將健康關口充分前移,提升海南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的專業化、標準化、國際化。下一步,海南將構建醫療旅游消費中心產業配套體系,打造醫療旅游消費回流的核心平臺,并逐漸向東南亞及全球健康旅游市場輻射。到2035年,全面建成健康海南,形成與海南自貿港目標相匹配、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更加完善的健康自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