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時代搞科普 不能只靠科研人單打獨斗
發布日期:2022-03-07 來源:科技日報 瀏覽次數:251
核心提示:今天,你又刷了多久短視頻?近日,有政協委員提出,要用新媒體促進知識普及和文化傳播,鼓勵各領域專家、學者在短視頻平臺開展科
今天,你又刷了多久短視頻?近日,有政協委員提出,要用新媒體促進知識普及和文化傳播,鼓勵各領域專家、學者在短視頻平臺開展科普。也有人大代表建議,鼓勵和支持專業人士傳播科普知識,加強平臺對科普傳播的監管。
如今,我國已經有8.8億短視頻用戶,這里儼然已經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流量池。代表委員們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短視頻,也是因為這里日活量大,但訊息太多、太雜。
有些視頻披著科學外衣,動輒“研究披露”“數據表明”,實際上是以科學之名,行賣貨之實。有些賬號,看似權威專業,但只是把別人的內容東拼西湊,還曲解夸張,誤導受眾。
當然,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在接納和擁抱“科普博主”的身份。畢竟,哪里有流量,科普工作者就該在哪里開疆拓土。要傳播好聲音,就得用好喇叭。
不過,這些科普人員大多是“為愛發電”,沒團隊,沒投資,有時還要擔心被前輩或同行誤會為“不務正業”。短視頻追求“短平快”的特點,也和嚴謹的科研內容天然存在矛盾。要在短視頻這一科研人員不熟悉的領域,靠科普產生爆款,其實很是需要花心思去研究和嘗試。
因此,用好短視頻做科普,還需多方出力。
如代表委員所說,我們應該有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在平臺上露臉,為他們擁抱短視頻平臺破除障礙;平臺也要對相關內容在流量上進行傾斜,把優質科普內容積極推送給潛在受眾。平臺本身,也得對所謂的科普博主設立準入門檻,對知識類賬號加強形式審查的同時,對內容有所評估和把握。
相關部門還可以創造條件,支持和鼓勵科研院所、科普機構和短視頻平臺達成合作,讓專業“智囊團”為科普內容進行把關。其實,做科普,也未必一定要科研人員親自上陣,還可嘗試“撮合”科研團隊和專業短視頻團隊,取長補短,在短視頻陣地上,揚起科學的旗幟。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