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觀測到系外類木巨行星形成
美國科學家借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直接觀察到太陽系外類木行星御夫座AB Aurigae b的形成過程。他們指出,這一劇烈過程支持一個長期以來備受爭論的有關木星形成的理論——“星盤不穩定性”,即巨行星能由大團坍縮氣體通過引力不穩定性這一過程形成,而非只能通過標準“核吸積”形成。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的《自然·天文學》雜志。
天文學家認為,所有行星都由源于星盤的物質組成。類木行星形成的主流理論被稱為“核吸積”,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方法,即嵌入星周盤中的行星由大小不等的小物體生長而來,形成的核心會慢慢從星盤積聚氣體。而“星盤不穩定性”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模型,即當恒星周圍的大質量星盤冷卻時,重力導致星盤迅速分解成一個或多個碎片,隨后形成行星。
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借助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昴星團望遠鏡來探測和觀察AB Aurigae b,其質量約為木星的9倍,繞主星運行的距離是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兩倍。他們認為,在這樣遙遠的距離上,木星大小的行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通過核吸積形成,因此,這顆類木行星很可能是通過“星盤不穩定性”形成。
該研究負責人、昴星團望遠鏡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姆斯研究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泰恩·庫里等人,將哈勃太空望遠鏡提供的數據與位于夏威夷莫納克亞山頂的昴星團望遠鏡上最先進的行星成像儀器SCExAO的數據進行比較,證實了他們的結論。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艾倫·博斯強調:“這一新發現有力地證明,一些氣態巨行星可以通過‘星盤不穩定性’機制形成。歸根結底,引力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恒星形成過程中的殘余物最終會被引力拉到一起,以某種方式形成行星。”
了解類木星行星的早期形成階段對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大質量氣態巨行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太陽系的歷史。研究人員還計劃借助NASA的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等,進一步研究AB Aurigae等原行星的化學組成。
- 下一篇:我科學家研制“龍蝦殼”新型仿生材料
- 上一篇:孕期對食物渴望是多巴胺的“鍋”?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