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月壤研究有新成果
近日,月球探測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公開發布嫦娥四號第13批國際合作載荷科學數據。本次發布的數據由地面應用系統提供,包括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上搭載的兩臺國際合作科學載荷在第25月晝期間獲取的科學數據,共計24個數據文件,數據總量273.21MB。
嫦娥四號探測器于2019年1月3日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及巡視勘察。截至今年3月底,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完成了第40個月晝的科學探測工作,月球車累計行駛里程達到1065.5米。
此前,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航空航天信息研究所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加拿大瑞爾森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題為《“玉兔二號”月球車2周年的月球背面移動與科學探索》的封面論文。
團隊根據月球車車輪與月面作用的信息和地面力學模型估計了月壤的力學特性,結果表明月壤風化層的承壓特性與地球上的干沙和沙壤土類似,與美國阿波羅計劃中的典型月壤相比具有更強的承壓特性。在多個不同地點的圖像中觀察到“玉兔二號”車輪粘附有大塊團狀土壤,而“玉兔號”的車輪基本不存在粘土現象,表明嫦娥四號著陸區附近月壤內聚力較大,其原因可能是包含較高比例的凝集物,使土壤顆粒經車輪碾壓更易團聚。
嫦娥五號的月壤研究也有新成果。近日,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等科研團隊通過對單個嫦娥五號月壤顆粒的探測分析,獲得了月壤顆粒表面關鍵物質的太空風化作用信息。這一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發表。
數十億年來,月球表面遭受了強烈的太空風化作用,包括微隕石撞擊、太陽風及宇宙射線的輻照。這些過程極大地改造了月球表面物質的微觀形貌、晶體結構和化學成分。中科院地質地球所聯合北京高壓科學中心、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科研團隊,利用系列分析方法,獲得了單個嫦娥五號月壤顆粒表面的硅酸鹽、氧化物、磷酸鹽和硫化物的太空風化作用信息。
最新研究表明,嫦娥五號月壤的太空風化作用主要是受到微隕石撞擊、太陽風及宇宙射線輻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但不同礦物的表層結構受太空風化作用的影響不同。專家介紹,嫦娥五號采樣點位于中緯度,雖然月壤顆粒與阿波羅樣品相比在顯微結構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但是這一最新成果為月球中緯度的太空風化作用提供了更多的認識。
- 下一篇:聚焦雙碳目標建設統一能源市場
- 上一篇:“冰立方”率先開放公眾體驗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