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心內科專家的“護心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及時到醫院就診或與心血管內科醫生保持聯系。為了防止病情出現反復和加重,疫情防控期間,患者的自我管理就更為重要。
目前有眾多資料顯示,有慢性基礎疾病如心血管?。–VD)者如罹患新冠肺炎,出現并發癥或死亡的風險更高,他們在特殊時期如何照護自己?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專家團隊,梳理了心內常見疾病的居家指南。
關于冠心病
疫情防控期間,長期服用的藥物可以減量或者停藥嗎?專家表示,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包括抗心絞痛、調脂、抗血小板藥物等,這些都是冠心病的基礎藥物,應長期堅持使用,不能因疫情或不方便就自行減量或停用。
對于做過支架術的患者來說,指南推薦的雙聯抗血小板的時長是1年,但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置入支架的部位和長度來個體化決定,所以患者支架植入滿1年時,一定要記得找手術醫生復診。
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期間,應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如果是刷牙時牙齦出血、皮膚局部瘀斑、可自行處理的鼻出血、非常小的結膜出血,可以先觀察;如出現大便顏色發黑或便血、尿血、嘔血或是無法處理的鼻出血等現象,需要立即就醫,查找出血原因同時調整抗血小板藥物應用方案。切莫因擔心出血、傷胃或發現皮膚瘀斑等自行停用抗血小板藥物。
支架術后的患者需要加強病情觀察和自我管理監測,及時識別病情惡化的危險信號,如支架術后出現胸痛持續不緩解或是胸痛發作時伴有大汗、暈厥之類的癥狀,需盡快急診就診。同時在家中測量血壓、心率,如血壓正常且胸痛持續存在,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就診時需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并攜帶平時就診的病歷資料(尤其是近期的心電圖)和服用的藥物等。
關于高血壓
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需要長期監測血壓,疫情防控期間更要關注自己的血壓。對于新診斷的或者血壓不穩定的患者,建議家庭自測血壓連續7天,每天早晚各一次;血壓穩定后,也應該每周測1-2次。
晨起血壓應該在起床排尿后坐位測量。建議使用經過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休息5分鐘。血壓計袖帶下緣距離肘窩2厘米,袖帶綁好后以正好插入一指為宜。測量2~3次血壓,每次間隔1~2分鐘,取平均值作為本次測量的最終結果。最好用表格記錄每次測量的血壓結果。
一般而言,家庭血壓低于診室血壓。家庭自測血壓的正常上限參考值為135/85mmHg,也就是說,一般高血壓患者家庭血壓應該低于135/85mmHg;65~79歲患者家庭血壓應低于140/90mmHg;80歲以上老年人應降至15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的血壓目標低于130/80mmHg;老年高血壓或有其他疾病的高血壓患者,建議按照之前醫生確定的標準控制血壓。
高血壓患者即使沒有癥狀、血壓正常了,也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在疫情防控期間,更要規律服藥,突然停藥會出現嚴重的“反跳”現象,引發血壓、心率波動,甚至出現心血管事件。
如果降壓藥快用完了,可到附近的藥店或醫院及時配藥。如果出現收縮壓低于100mmHg,伴隨頭暈、乏力等癥狀,需要減少藥量甚至停用,并及時通過線上醫療或到就近的醫院診治。
出現什么情況需要緊急就醫?專家介紹,當出現以下嚴重情況之一,應立即撥打120聯系急救車緊急送醫救治:意識模糊或喪失;血壓突然和顯著升高(≥180/120mmHg),伴劇烈頭痛、惡心嘔吐、視力迷糊,或突發語言障礙和(或)肢體癱瘓等;持續性胸背部疼痛;下肢水腫、呼吸困難,或不能平臥;胸悶、胸痛伴大汗或窒息感,持續不能緩解等;尿中出現大量泡沫,或出現血尿,或在飲水量無改變的情況下,尿量突然顯著減少;其他影響生命體征的嚴重情況,如意識模糊伴血壓過低或測不出、心率過慢或過快,突發嚴重全身過敏反應等。
關于心律失常
“心慌”在醫學上稱之為“心悸”,是由于人們主觀感覺上對心臟跳動的一種不適感覺。心跳一旦失去固有的規律,人就會不舒服,也就是常說的“心慌”。
“心慌”可能是疾病的征兆,也可能是正常生理反應。正常心臟每分鐘跳動60-100次,當心臟跳得過快、過慢或不規則時,我們就會感覺到心臟跳動的不適。
出現“心慌”癥狀的患者,在癥狀發作時,建議首先自測血壓、脈搏,重點了解自己脈搏的次數及規律性,可以通過電子血壓計測量,也可以觸摸橈動脈測量及計數。
如果脈搏超過了每分鐘100次,則是出現了心動過速;脈搏小于60次,有可能是心動過緩,也有可能是合并了頻發室性早搏。在測量時感受自己脈搏節律有沒有漏跳或不齊,這些信息都會對醫生的診斷有很大幫助。若“心慌”時測量脈搏很快(大于130次/分)或很慢(小于45次/分),同時伴有頭暈、胸悶、胸痛、黑曚、氣短、暈厥、呼吸困難等癥狀,應立即就醫。
如果“心慌”是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大量飲酒、飲茶、喝咖啡之后出現,則屬于正常生理反應。去除上述誘因后,癥狀可自行緩解,就不必著急趕去醫院。如果曾經患有心律失常等心臟疾病,譬如心房顫動等,再發“心慌”時必須引起重視,通過測量脈搏次數及節律,初步判斷病情是否再發。對于再發心房顫動患者,建議盡早去醫院就診,或采用線上醫療途徑,和心內科醫生溝通藥物治療方案,避免心房顫動所致腦卒中等并發癥。
關于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臟收縮/舒張功能減退,心臟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為活動耐力下降,呼吸困難或疲乏,液體潴留(肺淤血、體循環淤血、外周水腫)。
慢性穩定性心衰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專家介紹,記錄心率和血壓,每日測體重,維持正常體重,按醫囑服藥,低鹽飲食,限制飲水及飲料,限制酒精攝入,戒煙,室內適度運動。心衰患者的體重管理非常重要,可以每天同一時間、同一條件下測量并記錄;使用同一體重秤;每天清晨,空腹、排尿后測量;只穿少量或固定衣物。
出現哪些癥狀需要重視?疲乏加重,體力明顯下降;呼吸困難,特別是平躺或休息時;體重劇增,3天內體重突然增加2公斤以上;腳、腿、踝關節和腹部水腫;咳嗽加重;食欲不振、腹脹、尿量減少;心悸,心跳加速。
哪些信號提示心力衰竭患者必須急診就診?持續嚴重的呼吸困難,并常伴有出汗;胸痛,含服硝酸甘油仍未緩解;心動過速或近似暈倒。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