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延誤救治事件思考 專家:亟待建立信息共享急救機制
“沒想到會延誤兩個小時。如果急救及時,這孩子很可能生還,太讓人痛心了”“人命關天呀,以后還會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近日,“鄭州‘120’延誤救治女大學生”事件成為河南鄭州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采訪發現,人們在為病逝女大學生彭某君深表同情的同時,呼吁構建一套更規范、高效、便民的急救機制,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6月3日,彭某君的父親在微博發文稱,其女兒是河南大學大三學生,在5月17日突發身體不適,撥打“120”求助,但因地址提供不清,“120”表示無法派車。女兒舍友發現其昏迷在宿舍,再次撥打“120”急救電話后,救護車趕到學校將女兒送往醫院。此時,距女兒撥打“120”已經過去約兩個小時。
之后,彭某君生前與“120”接線員約8分鐘的通話錄音被上傳網絡,迅速引發熱議。錄音顯示,通話前半段,彭某君呼吸沉重,說話聲音較小,“120”接線員多次與她確認位置;通話后半段,彭某君說話困難,難以直接回復接線員問題,并帶有哭腔,接線員則表示不說清楚位置無法派車。
6月3日晚,鄭州市衛健委發布通報稱:鄭州市衛健委已成立專項調查組,正對該情況進行調查。6月6日深夜,鄭州市發布“120”延誤救治事件調查和問責情況通報,確定此起事件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對急癥患者病情判斷有誤、處理復雜問題能力不足、重要事項上報制度執行不力。對5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問責。對彭某君同學的離世表示深切哀悼,向逝者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同時誠懇向家屬和社會道歉,全力配合家屬處理好善后工作。
“此次事件教訓太深刻了!”鄭州市醫療急救系統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系統內部正在查漏補缺,通過提升院前急救水平,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相關規定都有,但在落實上出現了偏差。”一位業內人士說,早在2013年,鄭州市就出臺了地方性法規《鄭州市社會急救醫療條例》。該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緊急醫療救援機構受理呼救信息后,應當在1分鐘內發出調度指令;急救醫療中心(站)應當在接到緊急醫療救援機構調度指令后4分鐘內派出急救醫療車輛和急救人員。緊急醫療救援機構應當保存受理的急救信息資料,保存時間不少于2年。有關單位和個人有權依法查詢、復制。該條例第十六條規定,“120”緊急醫療救援納入本市應急聯動系統,實現與“110”“119”等應急信息共享。
國家衛生主管部門發布的《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急救中心(站)應當在接到“120”院前醫療急救呼叫后,根據院前醫療急救需要迅速派出或者從急救網絡醫院派出救護車和院前醫療急救專業人員。不得因指揮調度原因拒絕、推諉或者延誤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該辦法第十四條規定,急救中心(站)通訊系統應當具備系統集成、救護車定位追蹤、呼叫號碼和位置顯示、計算機輔助指揮、移動數據傳輸、無線集群語音通訊等功能。
“對于急救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在患者無法說清具體位置的時候,‘120’應積極主動聯合其他部門進行信息共享,采取有效的處理方式。”這位業內人士說。
“‘120’急救中心在民事活動中與患者處于平等關系,鑒于其公益性質,當患者撥打電話尋求急救時構成要約,急救中心具有強制締約的義務。”受訪的部分法律界人士認為,“120”接到急救電話后未及時前往救助,違背其對社會的承諾,造成延誤救治的后果,應承擔民事責任。
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發現,院前急救醫療糾紛最常發生爭議的階段為現場急救階段。
2017年4月7日16時41分,一名孕婦突發腦出血,10分鐘內3次撥打“120”,但無救護車到達搶救,后由他人送至醫院,經搶救無效后死亡。“120”急救中心曾于17時10分和16分回撥電話,但未派車到達事發地。法院認為,急救中心回撥電話時隔30分鐘,明顯延誤了孕婦及孕婦胎兒寶貴的院前搶救時間,判定急救中心對患者的死亡損害后果承擔70%的賠償責任,賠償原告家屬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共計56萬余元。
2015年6月9日13時16分,一名女子在家中突然意識喪失、呼吸困難,其家人先后8次撥打“120”。急救人員于13時42分出診,13時49分到達現場時,患者已死亡。法院認定,急救中心對患者的死亡損害后果承擔30%的賠償責任,賠償原告家屬死亡賠償金、撫慰金等共計13萬余元。
“亟待建立信息共享急救機制,為患者急救贏得寶貴的救護時間。”受訪的法律界人士認為,2020年,國家衛健委等九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城市地區建立以急救中心為主體,二級以上醫院為支撐的城市院前醫療急救網絡,農村地區建立縣級急救中心、中心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三級急救網絡。
“這些規定意味著‘120’急救中心擁有院前急救指揮調度權,如果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應負的職責,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訪的法律界人士說。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