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沒有發生疫情也沒有輸入風險的地區 查驗核酸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抓好疫情防控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在哪些情形下要提供24小時、48小時和72小時內的核酸陰性證明?確定這些核酸證明有效時長的依據是什么?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表示,聚集性疫情發生以后,要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學確定制定核酸檢測策略,劃定核酸檢測的范圍和頻次,避免盲目地擴大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的范圍,將受檢的人員按照風險等級由高到低依次開展核酸檢測。封控區應該在24小時內完成首次核酸篩查,管控區要在48小時完成首次的全員核酸篩查。
賀青華強調,就是說在疫情發生以后,一定是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把核酸檢測的人員、范圍、頻次統籌安排。封控區一定是在24小時內完成首次全員核酸檢測,管控區在48小時內要完成第一次的全員核酸檢測。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這些人員不得外出,但是疫情發生地的低風險地區和防范區確需出行的,需要持48小時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各地可以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進行調整。沒有發生疫情,也沒有輸入風險的,查驗核酸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低風險地區、低風險人群、長期居家人群,沒有必要進行頻繁地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的重點應該放在高風險人群和高風險崗位的工作人員,以及有疫情的地區。”賀青華說。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表示,近期,北京實施了分區分級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為保持政策的連貫性,及早發現疫情風險,經過風險評估,將進入公共場所核酸陰性證明由48小時調整為72小時,主要出于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考慮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平均的潛伏期是在3天左右,72小時之內核酸檢測可以發現潛在的感染者;另一方面,為了降低居民核酸檢測的頻次,盡量減少疫情防控措施給市民帶來的負擔,盡量減少對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產生影響。
對于步行15分鐘的核酸采樣圈,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核酸檢測是實現有效預防的重要手段,“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開展高效、便捷、優質的核酸檢測服務是非常必要的。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當中,像口岸城市、省會城市和千萬級人口城市,由于疫情輸入風險比較高,因此在這些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采樣圈,有利于為應檢盡檢和愿檢盡檢的人群提供更加便利和便捷的核酸檢測服務;有利于提高疫情監測預警的敏感性,筑牢疫情預警發現的體系;有利于更早地發現潛在風險,更快實施防控措施,避免出現大規模和爆發式的聚集性疫情。
郭燕紅強調,15分鐘的核酸采樣圈并不是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主要是集中在疫情輸入風險比較高的,特別是人口多的大城市。是否要建設15分鐘的核酸采樣圈,以及檢測的頻次,主要是根據當地疫情發生發展的情況和防控工作的需要,要因時因勢來確定,不能夠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