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大數據 可以更智慧(觀象臺)
朋友最近在電商平臺選購了榨汁機、電飯煲等家用電器。誰想此后,只要打開該平臺,推薦頁面總是重復出現榨汁機、電飯煲。朋友感慨:“這些又不是快消品,買后不會很快再下單了,感覺智能經濟不智能,大數據‘有點傻’。”
這其實是不少消費者網購時的經歷,有時甚至點擊了“不感興趣”,大數據依然會重復推薦。如果是紙巾、洗衣液等快速消費品,短期可能仍有復購需求,可以提升消費者黏性;但對于已經購買的榨汁機、電飯煲、桌凳等耐用品,大多消費者并不會再點開,形成不了新需求。這種推薦也就成了一種無效供給。
近年來,我國網上零售市場保持較好增勢,線上消費需求持續釋放。2021年全國網購替代率為81.2%,連續7年上升。作為電商平臺上的重要生產要素,大數據可以快速匹配供需兩端,降低信息獲取成本,蘊藏著巨大的價值。例如,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消費者往往難以抉擇。通過大數據算法,查看相似推薦,可以快速比對同類產品在品牌、價格、性能等方面的差異,從而選擇最心儀的那一款。
換言之,大數據為供需牽線搭橋可以更智慧。
對于消費者而言,相比推薦購買過的同類產品,互補關聯產品可能更貼近需求。例如購買了拍立得可以推薦相紙,購買了手機可以推薦手機殼,購買了咖啡機可以推薦咖啡豆,既能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也能為平臺吸引更多的有效流量。
對于生產者而言,大數據也是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當前,個性化、多元化、品質化的消費趨勢越來越明顯。一些制造企業通過對消費群體偏好的大數據觀察,推出符合其真實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例如,老字號品牌海鷗針對年輕群體啟用運動風格,融入鍍黑、夜視、鏤空等元素打造的“潮表”,受到市場歡迎。有服裝企業借助海爾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從批量化、標準化轉向精細化、柔性化生產,消費者可以選擇喜歡的布料、顏色和款式,一鍵連接到工廠生產線,使企業生產效率提高25%,交貨期從原來的二三十天縮短至10天。相比單個生產企業,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扎根的消費互聯網,擁有更為龐大的用戶規模、多維度的消費數據。如果這些平臺能夠與生產企業、工業互聯網進行對接融合,并提供更有效率的大數據服務,將助力生產企業發掘更多市場機遇,實現效率變革。
在數據已成為生產要素的今天,海量的消費大數據好比礦石資源,只有經過充分挖掘,才能從礦石中提煉出黃金。利用好人工智能等技術“利劍”,充分挖掘大數據“富礦”,助力“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我們完全有能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中國市場由大到強的轉變。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