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楊部長,永遠有多遠
“您覺得私家車能進入專車運營嗎?”
“永遠不允許。”
這是交通部部長楊傳堂,接受京華時報記者專訪時關于專車話題的問答。“永遠不許”,迅速引發關注,甚至引起了一些人的震驚。很多人震驚于部長竟然可以如此任性地說話。
“永遠不許”并非橫空出世,交通部此前其實有過類似的表態。
去年底,專車遭到多個城市封殺的時候,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今年1月8日,交通部首度公開表態肯定并鼓勵該創新業務。交通運輸部稱,“專車”服務對滿足運輸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性需求具有積極的作用。各類“專車”軟件公司應當遵循運輸市場規則,承擔應盡責任,禁止私家車接入平臺參與經營。
這個表態,讓當時處于危急狀態的專車公司,看到了希望。但事實上,這個表態已經明確“禁止私家車接入”,次楊傳堂部長所講的“永遠不允許”只是給這個“禁止”,換了一種說法。
那么,“禁止”與“永遠不允許”是一個意思嗎?仔細分析,還是有差別的。畢竟,禁止,還有“解禁”的可能,而“永遠不允許”則顯示出“天長地久有時盡,私車也不能專車”的霸氣。
比如,臺灣當局從1949年開始戒嚴,直到1987年才“解嚴”,在近40年的時間里,很多社會活動被禁止。40年很漫長,足夠讓一代人蒼老甚至終老,但與“永遠”相比,也只是短暫的一瞬。
對于“永遠”的追求,一直是某些人的夢想。
比如,當年嬴政同學統一天下,覺得這樣挺好的,給自己弄了個“始皇帝”的稱號。他知道自己不能永遠活下去,便希望自己的兒孫,可以二世、三世,將他的偉大事業繼承下去,那他的事業也就“永遠”了。《過秦論》曰: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遺憾的是,秦,二世,便亡了。嬴政的“永遠”,也就持續了15年。
人類追求“永遠”的夢想,從未停止。但對“永遠”到底有多遠,總是難以界定,比如,對于美好愛情的堅守,也只是用“海枯石爛”來界定。
秦亡之后,是漢代,漢代有“漢樂府”。漢樂府中有這樣一首名篇: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意思是,我對天發誓,直到山脈變平地,江山枯竭,酷暑飄雪,天地合并,我才可能不再愛你。直白地說,就是,我特么會永遠永遠愛你!你特么一定一定要相信我!
讀完如此之美的古詩,我就想知道,楊部長所說的“永遠”,到底是多遠。可能在楊部長那里會有一種解釋,遺憾的是,京華時報的記者沒有繼續提問,永遠是多遠,這是我對這個記者最為不滿的地方。
其實,“永遠”不應該有“夏雨雪,天地合”這一種解釋。我覺得還有另外一種解釋。以我為例,永遠,就是我死之前。比如,我對兒子說,我這套房子,永遠不會給你。但還沒等我立遺囑如何處置這個財產,我突然死了,那房子是不是他的,我就做不了主了……
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對于公司,活下去,是改變命運的前提。比如,有些人文革時候不堪屈辱而自殺的人而言,“文革”雖然只有10年,卻“永遠”沒有結束。
從這個角度說,只要專車公司和私家車司機一直“活著”,在理論上就有破解“永遠不許”的可能性。所以,專車公司目前既沒有辦法也不應該去對抗“永遠不許”,而是,堅強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