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直擊:上海社區醫院助力重癥救治“關口前移”
空間擴容,讓救治能力“最大化”
1月3日,記者走進楊浦區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雖然已臨近18時,這里仍然有多位患者正在輸液。
伴隨著重癥高峰的到來,為緩解二三級醫療機構壓力,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22年12月30日重啟了輸液服務,對居民在其他醫療機構開具的補液治療進行轉方和輸液,為上級醫院減壓。
1月4日,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在為患者輸液。(受訪單位供圖)
“原來補液區只有10個補液位,現在共有27個補液位,1月3日滿足了大約100個患者的補液需求。”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院長張曉芒說。
彈性排班、抽調人手……這里不僅擴容發熱門診,還將掛號收費、就診、取藥等項目都放在了發熱診室統一完成,縮短患者除就診外消耗的時間,并且避免患者到處走動,減少交叉感染;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吸氧需求,這里還將霧化吸入的房間改為專門的吸氧區,“家門口”服務讓更多市民節省就診時間。
“補液區還在不斷發掘潛力,目前缺口還比較大。社區衛生中心還有一些功能性空間,如果需求進一步擴大、需求還沒有到達拐點的話,我們會把教學中心等地方開辟出來作為后備力量,預計可以增加15至20個輸液位。”張曉芒說。
聚焦老年人,為重點人群保駕護航
1月4日上午,在松江區九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唐女士正在病床邊照顧90歲的母親。唐女士說,母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在感染新冠病毒一周后,仍伴有發熱、咳嗽的癥狀。在家庭醫生徐萍芳指導下,她帶母親入住中心接受治療,“我媽媽一直找徐醫生看病和配藥,她對我媽媽的情況很熟悉,對我們很關心,我們家屬來這里照顧陪護也很方便。”
1月4日,在九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病房,居民唐女士在照顧90歲的母親。(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中心主任宋麗娟告訴記者,中心在2022年12月27日及時調整病區設置,將原有老年病房和全科病房進行整合和壓縮,并進一步擴容床位用于收治陽性住院病人,目前已收治陽性病人77人。同時,病區內增加心電監護、血氧監測、無創呼吸機等設備的配置數量。
此外,中心還對接街鎮居委會,開展65歲以上老年人的重點人群健康監測,按照年齡、有無慢性病、有無腫瘤、疫苗接種等情況進行分類。“重點關注”人群每周三次電話隨訪、短信每日推送,對“重點關注”人群中的陽性感染者,家庭醫生每日電話隨訪。
資源增能,做好居民就醫保障
1月4日,記者在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遇見了前來輸液的市民曹阿姨。曹阿姨表示,自己幾天前在上海市胸科醫院就診,檢測出肺部有輕微感染跡象,但由于醫院人流量很大,輸液室空間格外緊張,便在醫生的建議下拿藥品到社區醫院輸液,“聽說家門口也能輸液,我就選擇到這來,醫護人員也一直在監測我的狀態,待有好轉會提醒我回三級醫院復查。”
中心門診部護士長劉麗敏表示,為分擔二三級醫院壓力,新一波疫情以來中心醫護人員始終堅守崗位。“我們增加了人手,設置了搶救室,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重癥患者,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建立了‘綠色通道’,一旦發現患者有重癥傾向能做到迅速轉診。”
1月4日,患者在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輸液室內的氧療區。(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重癥救治“關口前移”,需要做好資源增能,保障居民就醫需求。醫療設備方面,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升氧療服務能力,配備20個血氧監測儀,擴大現有氧療區,開放供氧接口,為居民提供吸氧的便利。
藥品儲備方面,閔行區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了解熱鎮痛、清熱解毒、鎮咳祛痰類藥品近兩周的使用量,通過包裝拆零、中成藥替代等方式,全力保障發熱就診患者用藥。同時,中心近日還引進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療藥物投入臨床使用。
記者從上海市衛健委了解到,1月3日,上海全市發熱門診接診4.30萬人次,較2022年12月22日峰值下降47.6%,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全市56.8%,接診量較前一日增加40.5%。目前,上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持續擴容,新增吸氧位1711個、輸液位2562個、發熱診間238間。同時,抗病毒藥物(小分子藥物)、指氧儀、氧氣罐等物資優先向社區傾斜配備。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