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生命通道” 江蘇保障院前急救服務
南京市急救中心城南分站接到求救電話后,立即派出救護車前往。在救護車上,醫生沈佩和同事第一時間判斷出老人可能是頑固性低氧血癥,立即使用了無創呼吸機,使錢先生的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5%以上,抵達接診醫院。“對患者來說,第一時間獲得正確的救護,非常重要。”沈佩說。
面對各地急救電話呼入量翻倍、患者數激增,江蘇迎難而上,全力保障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打通重點人群摸排信息與院前急救信息通道、院前急救與院內急診通道、醫院急診與病房轉診通道。
辦好民生實事護航“生命通道”
1月19日下午4點20分,剛結束上一個任務,南京市急救中心城北分站站長莫鈞銳的手機鈴聲再次響起。
“70多歲的老人,肺炎合并消化道出血,快,出車!”莫鈞銳招呼同事,跑向救護車。路上,他電話詢問家屬患者詳細情況,并作好相關準備,到達現場后他們快速展開急救和轉運工作。
受益于“十四五”以來大力拓寬院前醫療急救“生命通道”,江蘇在抗擊疫情中贏得了應對時間和空間。
院前醫療急救,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近年來,江蘇未雨綢繆,制定“十四五”院前醫療急救事業發展規劃,并將急救站點建設納入省民生實事項目。2021年和2022年,江蘇共新建64個院前醫療急救站點。
2022年,江蘇出臺《江蘇省院前醫療急救條例》。目前全省建成83個救護車洗消中心,提高救護車消殺效率,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配備救護車3109輛,其中負壓救護車1136輛,占比36.5%。
“急救,既要‘急’,也要‘救’。”江蘇省院前急救質控中心主任高飛說,救護車是個搶救單元,有專業急救人員與設備,同時有信息化支撐,既要準確判斷病情,又能對癥處置,救得及時精準。
隨著院前急救需求持續增加,江蘇還依托公交公司、第三方運輸公司等多渠道,組建非急救轉運專班,納入院前醫療急救統一調度體系,并與社區網格化管理系統保持密切聯系,及時調度承擔轄區內非緊急送醫的轉運任務,保障普通患者送醫等需求,緩解院前醫療急救的工作壓力。
力保醫院接得住、收得快
患者送醫后,醫院能否接得住、收得快?
為進一步暢通院前急救和院內急診銜接,提高急救轉運效率,江蘇要求各市急救中心及時反饋院內等待交接情況,半小時內由各市120調度中心負責調度協調,超出半小時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督辦協調。
在南京,各三甲醫院由院領導帶領醫院醫務處、護理部、急診部等部門負責人在急診現場協調與120救護車交接,力保收治及時、交接順暢,提高急救轉運效率。
與此同時,江蘇打通醫院急診與病房轉診通道,各級醫療機構按照急危重癥搶救制度、流程,規范處置到院患者,醫院醫務處派專人負責,24小時監測并分流急診、發熱門診患者,保證急診綠色通道無患者扎堆。
為避免患者在急診滯留,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將醫院公衛、院感、腫瘤、普外等科室人員組成專班,根據醫院后臺顯示的急救車上患者的相關指標及急救醫生反饋情況,快速將患者分流至各病區,減少醫院急診室“壓床”現象。
在了解了早期遭遇感染高峰城市的應對形勢后,江蘇省常州市提前部署、將防線前置。該市前期摸排出65歲以上老年人79萬人,對17.23萬人實行紅色標簽(高風險)管理,對19.05萬人實行黃色標簽(中風險)管理,其余按綠色標簽(一般人群)管理。目前,該市已將紅色標簽人員信息推送給市醫療急救中心,列入優先保障范圍,一旦接到救助電話,提供優先派車、優先處置等服務。
“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的第一個春節,我們時刻關注江蘇各地急救中心的核心數據變化,每日進行分析研判,同時加強調度員、急救車組等力量儲備,確保‘電話打得進、車輛派得出、救治有保障’,切實滿足群眾急危重癥及時送醫需求。”高飛說。(記者 張 曄)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