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麥作”讓田間管理明明白白
談到掌握小麥產量的空間分布圖對于小麥種植的作用,南京農業大學智慧農業創新團隊副教授曹強介紹,有了這張圖,大家就能精確把握田塊中哪里產量高、哪里產量低,便于后期分析產業差異的原因,生成農藝管理處方,實現小麥田間精確管理。
曹強告訴記者,智能測產收獲機在積累了長期的作物生長數據后,還可以結合不同的氣候條件,預測不同環境、不同位置的田塊產量,為后期的栽培管理方案提供依據。
作為精確管理之“源”的數據主要來自哪里?南京農業大學智慧農業創新團隊田永超教授介紹,數據來自于智慧麥作技術中的兩大核心技術——數字麥田技術和麥情遙感監測技術。
其中,“數字麥田”的目標就是“一地一碼”,相當于為每個田塊都建立精確的數字檔案,掃個碼就能知道這是誰的田、有多大面積、種的什么品種、長勢如何、歷史產量如何,以及與這塊田相關的土壤、氣候等環境信息,南京農業大學智慧農業創新團隊目前已為江蘇25個現代農業(稻麥)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基地建立了田間“數字檔案”。
“麥情遙感監測技術則利用空、天、地的立體化監測平臺,在田塊、園區、區域等多尺度上,依托監測儀、物聯網、無人機、衛星遙感及應用系統等,實現小麥長勢與生產力的精確預測評估。”田永超介紹。
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現代農業研究院副院長張正東表示,智慧麥作技術涵蓋小麥生產管理中的信息實時化采集、管理智能化決策、耕種管收精確化作業、技術應用智慧化服務等全流程,為規模農場的應用推廣提供了一個可嫁接、可移植、可推廣的成功模式。
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郭天財表示,“這次現場觀摩讓我們看到了農業科技頂天立地的研究成果,看到了農業現代化的示范模板,看到了農業科技工作者堅持‘四個面向’的典范,看到了未來農業的美好前景。”
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認為,智慧農作技術在徐州銅山等典型農作區開展了規模化推廣應用,有力促進了智慧農業和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引領性技術指導和示范模式。他希望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彼此攜手、產教協同,聯合打造更加廣泛、緊密的共同體,以切實有效的行動為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下一篇:章魚墨水中化合物可殺癌細胞
- 上一篇:微型磁控膠囊有望替代內窺鏡檢查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