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來了年輕人
上海市楊浦區社會福利院,90后小伙子王程在照顧老年人們用餐。 |
江蘇省南通常青樂齡護理院,工作人員正在與老人聊天。 |
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信息: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同時,中國老齡化呈現出老年人口數量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快,人口老齡化區域差異大、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重等形勢與特點。如何養老,成為備受社會和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
近年來,中國養老服務行業發展迅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令人高興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投身養老服務行業。他們用更科學的照護觀念和更先進的運營理念,為老人托舉起更美的夕陽紅。
“越來越多年輕人對養老行業有信心”
談到從事養老服務行業的人,外界或許會有一些刻板印象。
如果說面前出現一個落落大方、笑容溫柔的90后女孩,人們很難把她同養老服務行業從業者劃上等號。可事實卻是如此:這位姑娘叫韓雨,目前擔任山東省龍口市恒康養老服務中心院長。
2020年,韓雨在龍口市下轄東萊市的一個街道辦事處工作。這年9月,當地的恒康養老服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這使她看到了實現更大人生價值的可能。于是,韓雨不顧原來單位挽留和家人反對,毅然辭職,加入到了養老服務行業之中。
1993年生的陳圣儒是北京市延慶區北京君信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由于大學時就讀于老人服務事業管理專業,海外見習時又積累大量實踐經驗,畢業后,陳圣儒開始了養老服務事業的探索之路,并到延慶推進了多家連鎖養老驛站及照料中心建設。
幾年前,年輕人就職養老服務行業還是一件不被人理解的事。陳圣儒說:“2010年我讀書時,大家對本科生畢業去做養老服務工作是持質疑態度的。”
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不斷加深,傳統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集納社會力量幫助老人安享晚年成為普遍共識和大勢所趨。這讓越來越多年輕人看到了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潛力,因此有意愿加入進來,參與行業建設發展。
根據2019年—2021年的《中國民政統計年鑒》相關數據,中國養老機構中,35歲及以下職工人數逐年遞增。在上海市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工作的90后小伙子王程,就親眼見證了這種“年輕化”趨勢。他表示,最近5年里,單位的90后養老護理員增至近30人,占員工總人數的兩成左右,“越來越多年輕人對養老行業有信心”。
年輕人對養老行業的信心還體現在升學填報志愿之時。重慶護理職業學院醫學技術與健康管理系的何錫珍明顯感覺到,這幾年報考養老相關專業的學生變多了,錄取分數線也“水漲船高”。比如,過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2021年起專業更名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第一志愿報考率不足10%,如今第一志愿報考率超過80%、錄取分數線超過二本線。
這些“科班出身”的新鮮血液,兼具年紀輕、時間精力充足、學歷高、學習能力強等優勢,進入養老服務行業后,帶來了新觀念、新理念,為行業整體發展注入新活力。
既要精心照護老人,更要把他們當“孩子”
“嗨,朋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未來依舊閃閃發亮……”透亮的室內,老人們分三排而坐,每排數十人。在充滿節奏感的音樂中,他們用手比劃出整齊劃一的動作,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這是一套“手勢舞”,是韓雨受幼兒園手勢操啟發、為老人們精心編創而成。做這套手部舞蹈,老人們樂在其中,還可以強化記憶力和上肢協調能力。“手勢舞”被上傳社交媒體平臺后,引起大量網友關注。有人稱贊“這是最歡樂的養老院,‘少年們’寶刀未老”;也有人點贊:“這樣的養老院簡直是‘幼兒園大大班’。”
得益于年輕人入行,養老服務行業迎來了蓬勃朝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轉變為“只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
在感慨如今養老院顛覆傳統認知的同時,也會有人感到困惑:老人本該“求靜”,為什么要玩得如此歡樂?
陳圣儒常帶領老人玩短視頻、舉辦音樂集會,并得到積極反饋。他告訴記者,這是年輕從業者認知觀念更新帶來的變化。傳統觀點往往認為老人應當頤養天年,從事一些安靜的娛樂活動即可。但通過認真工作和細致服務會發現,“老年人既渴望獲得身體上的照料,也希望找到生活下去的目標。他們不想懷揣著‘每天等待’的悲觀,日復一日地重復沒有改變的生活。”所以,要把他們當作老人精心照護,更要把他們當“孩子”,引領他們感受年輕人的“花花世界”,幫助他們減輕心理負擔,減小心理年齡。
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福瑞園養老院,26歲的負責人樊金林為老人們設立了電競室。住在這里的退休教師樊花蕾說,最開始聽著像天方夜譚,連“裝備”這個游戲詞都沒聽過。“結果我們養老院的年輕人,3天就教會了我基本操作。現在我們老年戰隊每天玩得很開心,很久都沒這么經常放松大笑了。”
年輕人進入養老服務行業,不僅帶來生機與“新機”,也以更加科學的養老照護手段呵護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陳圣儒說,自己會和老人們一起玩桌游,但形式與年輕人玩法有所不同。“工作人員會給罹患阿爾茨海默癥或記憶力減退的老人準備卡片,上面寫有各種親屬名稱如‘老伴兒’‘女兒’‘兒媳’。老人抽到哪張,就要說出這張卡片上所寫親屬的名字,并回憶他們之間的故事。這個游戲一是對他們有益,二是讓他們樂意玩。”陳圣儒介紹,類似玩法不少,如識別數字、數字計算,還可以玩專門針對腦梗恢復期老人的拆解、組裝手工玩具等。開展這些適合不同身體狀況老人的游戲,寓“養”于樂,讓健康的和有待復原健康的老人都能在科學指導中享受趣味。
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來、留下來”
去年7月,四川福樂家綜合養老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90后工作人員晏楊俊祺,上門為一位失能老人沐浴。完成服務后,老人家屬拉著他的手說:“像我們這種需求肯定很多,你們應該多多推廣,擴大業務。”
懇切的期盼,反映了當今養老服務行業的供需矛盾。一方面,正如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劉遠立指出,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漸加深,與10年前相比,60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上升了5.44個百分點,今后每年可能要增加1000萬人。另一方面,養老服務人才儲備依舊稀缺,尤其是有能力、有愛心的年輕人才。
業內人士認為,吸引年輕人參與養老服務行業,不能僅憑他們的一腔熱血和主動投入,還需要在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打通晉升渠道、提高薪資待遇、加強專業培訓等方面提供實實在在的“福利”,讓年輕人看到自己在養老行業的發展前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后繼無人”的困境。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地方已經采取措施。在北京,據2020年發布的《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辦法》,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養老護理員,可按月享受護理崗位獎勵津貼。浙江省則依照學歷,給予進入養老機構的畢業生以不同額度入職獎勵,獎勵范圍還擴大至養老服務機構內從事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營養調配、心理咨詢、技術培訓、能力評估等工作的人員。
多地為養老服務人才提供的激勵褒揚機制,有利于年輕人對養老行業產生更積極的職業預期,從而樹立堅持從事養老服務的信心。
對王程這樣的“滬漂”年輕人而言,加入養老服務行業,還給他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解決戶口、落戶上海。據悉,這是上海首例以重點引進人才身份落戶的養老護理員。“零的突破”鼓舞了不少默默奉獻在養老崗位上的年輕人以及持觀望態度或打算入行的年輕人。
陳圣儒認為,養老機構本身也要幫助年輕人增加職業規劃、細化職業分工,讓他們找準具體的工作方向,在職業晉升、薪資提高和能力增強等方面找到目標。
“希望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養老服務行業中來。”陳圣儒說,“年輕人從事養老事業,能夠改變行業的老舊面貌,更好實現行業轉型升級,直接影響是幫助當下的老人們安度晚年,長遠看也是為了‘明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