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通往患者內心的“鑰匙”(平行病歷)
一旦確診阿爾茨海默病,及早干預和用藥治療非常重要。我的工作,就是帶領這群“老小孩”進行非藥物治療,為他們打開記憶之門。
初次和周阿姨見面,是在今年春節假期剛剛結束的時候。周阿姨已經86歲高齡,但身上干干凈凈,可見家里人照護得用心。雖然衣著整潔,但她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臉上透出一股疲態,木訥的神情表明她是一名阿爾茲海默病患者。
女兒安置她坐下后,向我介紹了阿姨的情況:“3年前我爸去世了,之后我媽就一直是自己一個人生活。最近我發現她總是忘事,而且越來越嚴重,好多事我和她說過之后,她不光記不住,還說我冤枉她,完全不記得我跟她說過這件事……”
女兒越說越激動,甚至眼睛里泛起了淚花。但這樣的情緒完全沒有感染到周阿姨,她始終沒有任何表情。
我認真聽著周阿姨女兒的訴說。這個時候讓家屬痛快地講述,既是對他們的尊重,也是幫他們釋放長久以來壓抑的情感。同時,我仔細觀察著周阿姨的一舉一動,生怕錯過她的每一個眼神。終于,當女兒提到已故父親的時候,我看到周阿姨有了不一樣的反應,眼神中似乎閃過一絲光亮。我知道,我找到了通往阿姨內心的“鑰匙”!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臨床表現雖然大同小異,但是具體到個案的治療,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會根據醫生專業的評估結果,精心設計每一位患者的專屬訓練方案。我從醫院系統中調出了阿姨之前的量表評估結果以及病歷記錄,根據以往的經驗以及文獻支持,為她量身打造了個體化訓練方案。
周阿姨最突出的表現是性格改變和記憶力下降,這也是家屬最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于是我決定先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很快就到了我和周阿姨第二次見面的時間。周阿姨一進門,我就熱情地拉住她坐到了診桌旁,說:“周阿姨,您好,我是今天帶您訓練的護士小吳。您看我胖乎乎的,同事們都叫我胖墩墩呢。”
周阿姨似乎來了興趣:“哦?你叫墩墩?”她嘴巴微張,有點驚喜地打量著我,“說起來,我的老伴兒也叫墩兒呢”。
想不到我這胖乎乎的身材,有一天也能成為護理工作的“利器”。細致的觀察和有效的溝通,瞬間拉近了我和周阿姨之間的距離。
看著周阿姨被我帶動起了情緒,我趁熱打鐵:“那么阿姨,今天我就帶您用黏土做一個冰墩墩怎么樣?”
從選取顏色、捏制玩偶各個部分、連接拼合整個身體,到制作完畢后回憶制作過程,周阿姨都表現得非常認真,配合度很高。訓練結束后,她小心翼翼地端詳著自己的作品,眼睛里充滿了幸福。我連忙遞給女兒一個天藍色的托盤,示意她可以和媽媽一起將手里的作品擺在上面。
臨走前,我告訴周阿姨的女兒,當阿姨表現出一些激越行為時,不要和她對著干,也不要否定她,一定要真正去了解一下她當時的心情,讓她能夠平靜下來。
如今,我和周阿姨已經見過幾次面了,雖然她每次來都記不住我姓什么、叫什么,但是卻記住了我的昵稱——“冰墩墩”。看到周阿姨性格逐漸開朗,病情日趨好轉,訓練不斷進步,女兒也更加支持她來醫院康復:“平時在家臉上都沒個表情,一到醫院就高興。”
患者病情的改善、對我的喜愛以及家屬對我的認可,是對護理門診工作最大的肯定。我非常熱愛我的工作、我的專業。在給患者做訓練時,雖然知道患者會忘記,我也堅持一句話重復幾十遍。
作為護理門診的護士,我深知,耐心和技巧能夠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康復程度。雖然阿爾茨海默病尚無法治愈,只能減慢病情的發展進程,但我相信是可以找到通往患者內心的那把“鑰匙”,幫他們找回一部分記憶的。
我喜歡看到爺爺奶奶們臉上幸福的笑容,也為某一次他們記住了我的名字而開心不已。我會一直堅持下去,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帶領他們積極應對阿爾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