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有需要,我就馬上到” ——2023年“最美醫生”代表速寫
見面會上,2023年“最美醫生”代表與記者見面交流,講述他們的動人故事。
用簡便有效的方法治療患者
“簡便廉驗”是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醫院主任醫師丁櫻在為患者診療中一直堅持的原則。丁櫻說,用簡單方便的方法,有效地治療病人,是自己在行醫過程中的不斷追求。她談起自己的經驗時表示:“我學過西醫,也學過中醫,現在回憶起來,西醫比較現代直觀,中醫的語言雖然很難理解,但只要學好中醫、用好中醫,就能感覺到它整體調整、辨證論治、精準治療的妙處。”
劉永生回憶說:“村上麻疹流行,有4個娃得病夭折了。我找來麻疹治療方面的資料、加上學習積累的醫學知識,結合一些土方子,配制了草藥,把其他娃娃的病治好了,麻疹病在村上慢慢得到了控制。”
隨著醫學的發展,用簡便、有效的方法治好患者,有了更現代的內容。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副主任醫師康敏舉了一個例子:“比如2009年市一級疾控中心才剛剛具備了PCR的核酸檢測能力,而現在我們不僅能夠快速開展多病原學的檢測,還能對病原體的基因進行測序和同源性的分析,這是非常大的技術進步。”
“醫學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作為一名醫學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更好地照護患者。”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李燕明說,“不斷學習現代的手段,讓患者早日康復,是醫務工作者的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前行的最大動力。”
用最誠摯的奉獻溫暖患者
已經64歲的劉永生為了讓村里的人能一直在衛生室看上病,讓兒子畢業后留在村衛生室成為鄉村醫生,孫女也學了醫學專業,一家幾輩人接棒做好全村人的“健康守門人”。
談起自己堅守的原因,劉永生說,患者的需求讓自己更加堅定了在村醫崗位上堅持下去的決心:“改革開放以后,村子里有不少人外出掙了大錢,我也有離開村子的想法,但村里的老人說‘兒子在電話里,永生在我身邊’。”
近10年內,內蒙古自治區第四醫院外科主任李俊升先后6次在遙遠的非洲盧旺達進行醫療援助工作。在當地艱苦的醫療條件下,他們創造條件為患者及時治療,自制腹帶、自制牽引架,甚至手動加壓輸液。
李俊升說:“有的病人來到醫院以后感染非常嚴重,有的患者需要手術卻合并艾滋病毒感染,有的病人沒錢住院,但如果不治療就會變成殘疾,有的病人術后因為營養不良,切口遲遲不愈合。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醫療隊員總是積極主動救助他們,助他們早日康復。”
醫生這個職業就是每天面對許多需要治療的病人,面對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李俊升說:“只有懷有一顆仁愛的心,才能做好醫生。”丁櫻說:“我希望在他們心目中永遠是一個好醫生、好奶奶。”劉永生說:“我就住在衛生室,保證鄉親們最需要的時候能找到我。”李燕明說:“我們醫務人員正在從治病為中心慢慢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康敏說:“我們就像瞭望臺上的哨兵,時刻關注疾病在人群中的變化。”
他們的話語樸實平凡,卻字字飽含著對人民健康的關切,句句蘊藏著深沉的“醫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