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曾獲諾貝爾獎這一獎項,新獲獎者公布
生理學或醫學獎是2023年諾貝爾獎公布的第一個獎項。作為與人類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獎項,在過去一百多年間,該獎項見證了人類生物和醫學領域的發展,記載了諾獎得主們同疾病和死亡作斗爭的探索研究。
生命變得更美好
這些發現讓無數人獲益
“新的發現使生命更美好。”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獎章上,刻著這樣一句話,這也是該獎項的意義所在。
多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得主們孜孜探索,研究成果涵蓋生理學、遺傳學、生物化學、代謝學及免疫學等諸多領域,推動著世界醫學進步,造福著人類社會。
瘧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傳染病之一。而青蒿素的發現,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諾貝爾獎委員會委員、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教授漢斯?弗斯伯格曾對此作出高度評價:“上世紀60至70年代,屠呦呦在中國參與了抗瘧新藥的研發工作。青蒿素的成功提取引發抗瘧新藥品的研發,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癌癥被認為是奪走人類健康的可怕“殺手”,每年都有數百萬人因此喪命,抗癌策略的研發往往備受關注。也正因如此,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表彰其在癌癥免疫治療方面所做的貢獻。評獎委員會指出,兩名科學家“松開”了人體的抗癌“剎車”,讓免疫系統能全力對抗癌細胞,“現在已徹底改變了癌癥療法”。
肝炎也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一大健康威脅。2020年,三名科學家哈維?阿爾特、邁克爾?霍頓和查爾斯?賴斯,因對發現丙型肝炎病毒做出決定性貢獻,而獲得諾獎。諾獎官方網站指出,丙型肝炎病毒的發現,不僅揭示了一些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同時也讓針對丙型肝炎病毒進行血檢和研制抗病毒藥物成為可能,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數”說諾獎
他們被視為“真正的巨人”
諾貝爾獎官網數據顯示,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了113次(截至2022年),共有225人獲獎,包括12名女性。其中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并未頒發。
除戰爭影響外,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解釋說:“如果提名的成就未達到諾貝爾獎標準,獎金將被保留到下一年。如果下一年依然沒有符合規定的獲獎者,獎金將會存入基金會儲備資金中。”
細數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獎史,迄今最年長的得主是美國生物學家、發現腫瘤誘導病毒的裴頓?勞斯,他于1966年獲獎時已87歲高齡。最年輕的得主是加拿大醫生弗雷德?班廷,他因發現胰島素于1923年獲獎,時年32歲。
還曾有過兩對“夫妻檔”同時獲獎:美國科學家卡爾?科里、格蒂?科里夫婦因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共同獲得194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4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挪威科學家梅-布里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也是夫妻。
1959年獲獎的阿瑟?科恩伯格和2006年獲獎的羅杰?科恩伯格則是一對“父子兵”。羅杰?科恩伯格獲獎時感慨說,自己至今還記得年幼時,跟隨父親去斯德哥爾摩領獎的情形。他還表示,“我一直仰慕他(父親)的工作以及在我之前其他許多人的工作”,他們是“真正的巨人”。
因著作《夢的解析》而世界聞名的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分析學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則是資深的“陪跑者”,曾32次獲得提名,但從未獲獎。(甘甜)
- 下一篇:全球首款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模型亮相國際宇航大會
- 上一篇:秋季進補 來年打虎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