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技術創新與學科交叉“手牽手”
近年來,可持續能源的市場占比不斷增加。隨著綠色化、智能化的推進,新能源技術不斷迭代,如何讓這些新技術更快實現產業化?與會專家認為,來自技術創新和學科交叉的不斷“打磨”,將為科學突破走向產業化提供更順暢的路徑。
技術“打磨”讓產品性能增強
“在能量提升的同時,鋰電成本從每瓦時5元降至0.5元,降低了90%。”歐陽明高表示,這些技術進步與相關政策疊加,大大推動了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技術的“打磨”讓鋰電池壽命變長、成本降低、性能增強。
資料顯示,10年前,鋰離子動力電池充電一次,僅能為汽車提供100多公里的續航動力;而現在,續航里程可達到1000公里。
更多技術迭代正在推進新能源利用的新變革。“相比于晶硅電池,鈣鈦礦光伏技術理論上可使生產能耗從1.52千瓦/小時下降到0.12千瓦/小時,生產周期從72小時下降至3小時。”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周歡萍介紹,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近幾年發展迅速,其在原料價格、加工周期、廣電效率、度電成本等方面優勢日漸明顯。
如何讓鈣鈦礦電池更好滿足產業期望?新能源研發領域持續開展各類技術“打磨”研究,例如研發優勢兼顧的“疊層”電池。“鈣鈦礦與晶硅的疊層電池能夠實現對太陽能全光譜的利用。”歐陽明高介紹,它的光電轉化效率已經達到40%,是當前大規模應用的光伏電池轉化效率的兩倍。
“當技術的產業化處于起步階段時,企業需要持續推進科技創新,解決其市場化應用的痛點。”緯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谷雨說,產品需經歷從實驗室到小試線、中試線直至大規模生產的“打磨”,這個過程也是對企業制造水平與工藝能力的挑戰。
開展更多交叉融合的探索
“人工智能大模型將改變材料尋找此前‘手工作坊’的試錯方式,大幅度提升材料技術創新的效率。”歐陽明高認為,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涉及大量的學科交叉,除了能量過程控制、材料科學等,新能源科技還在與仿真計算、人工智能、微納制備等領域融合。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研究員章凱強認為,把技術從實驗室搬到現場,必須開展交叉融合的探索。他介紹,北京大學鄂爾多斯研究院正在鄂爾多斯推進“零碳機場”項目。該項目集成了儲能、地下清潔能源、節能減碳、分布式資源和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多種技術,需要從化學、供熱、工程等多方面開展科技集成創新,才能讓先進的技術路線應用落地。
“因此,企業應重視多元化人才隊伍建設。”章凱強建議,以儲能企業為例,除了電化學專業,還應儲備二三十個相關專業的人才,組成人才矩陣。這些人才可廣泛開展產研合作,推動新能源領域的新技術成功產業化。
- 下一篇:國內首臺民用液氫罐車研制成功
- 上一篇:塔里木油田去年油氣產量達3353萬噸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