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挺”是什么病?背后原因是什么?女性要遠離這種“社交癌”
20年前,王奶奶走路時就發現陰道有坨“肉”掉出來了,走路姿勢也變得奇怪。由于害羞,再加上這這坨“肉”可以塞回去,也就一直沒有去醫院。
直到近年來,癥狀越來越嚴重,子宮嵌在外面和拳頭一樣大,一走路就摩擦得疼,還要塞回去才能順利小便。不得已下才告訴了兒子,兒子才知道母親這么多年受的苦。
醫院檢查后發現“陰挺”十分嚴重,確診為子宮脫垂IV度,不適合保守治療,需要立刻進行手術。
一、苦不堪言的女性“社交癌”: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就是中醫所指的“陰挺”,這在女性中并不少見。
子宮和膀胱、直腸共同處于盆腔內,當盆底支持組織收到損傷后,會無法拖住盆腔內的臟器,導致其逐漸脫落,甚至會脫出陰道口,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子宮脫垂。
很多年輕女性或許會認為,子宮脫垂只發生在老年人群體,離自己還很遠。其實并不是!
國內一項有關女性子宮脫垂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20~29歲的女性中子宮脫垂的比例在2/100左右,60歲以上的人群比例達到了40%。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女性盆底專科副主任醫師陳禮全表示,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出現子宮脫垂的癥狀也不同。
一般年輕的患者會表現為陰道排氣、松弛以及異物膨出,在同房時體驗感也會打折扣;而老年患者則會有組織明顯突出陰道口,且無法自行還納,部分患者的脫垂組織還會因為摩擦而出血。
如果子宮脫垂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生活,包括出現排尿排便困難等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去進行相關診治。
二、剖宮產可以避免脫垂?脫垂原因有哪些?
妊娠和分娩是導致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女性在妊娠/分娩時盆底組織需要承受膨大的子宮,從而過度伸展拉長,盆底肌纖維和神經很可能會因此而撕裂、損傷,導致其承托能力下降,誘發子宮脫垂。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盆底疾病診療中心主任張曉薇提醒,很多女性想要通過剖腹產來降低對盆底肌的傷害,但這個做法并不科學。即便是進行了剖腹產,也無法完全避免子宮脫垂的風險,且還可能出現傷口愈合差、產后感染等問題。
除妊娠和分娩外,誘發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還有以下3種。
1.衰老
隨著年齡的增加,卵巢功能會逐漸衰退,體內雌激素分泌量也會下降,盆底支持組織也會因此而發生一些變化,變薄、變弱,甚至會發生萎縮,進而誘發子宮脫垂出現。
2.腹壓過高
慢性咳嗽、頻繁舉重、便秘等因素都可能會導致腹腔內壓力增加,尤其是一些本身腹部肥胖的人,更容易因為腹壓增加而引起子宮脫垂。
3.盆腔手術
接受過盆腔手術的女性,不可避免會對盆腔組織造成一些損傷,可能會引起組織損傷、斷裂,也會引起子宮脫垂。
三、得了子宮脫垂,諱疾忌醫要不得
有文獻指出,得了子宮脫垂后,僅有7-14%的女性會選擇就醫,剩余的大部分女性會選擇默默忍受。
張曉薇主任表示,發現子宮脫垂后盡早及時治療很關鍵。它不像癌癥一樣會危及生命,但會隨著病程發展越來越嚴重,會嚴重影響到正常的生活質量,后期還會對女性心理健康造成威脅。
子宮脫垂根據程度不同,分為0 ~Ⅳ度,當子宮脫出陰道外,就屬于比較嚴重的II-IV度。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治醫師張寧表示,不同度對應的治療方式也不同,所有脫垂患者都要進行的有:
1.生活方式干預:盆底減壓
如控制體重、戒煙、治療便秘以及咳嗽,避免引起腹腔壓力過大。
2.盆底肌訓練:增強肌肉
日常可多進行凱格爾運動,運動效果不良的話可增加輔助電刺激、生物反饋以及磁刺激等,這樣做可讓盆底肌變得更強一些。需要提醒的是,這些運動和治療都需要長期堅持,否則難以起到好的療效。
針對Ⅱ~Ⅳ度脫垂患者,可以選擇子宮托和手術治療。
1.子宮托
子宮托是放置于陰道內的器械,適合那些不做手術、妊娠期沒有完成生育的患者,在放置子宮托后要定期隨訪,規律清洗佩戴。病程十分嚴重的患者,使用子宮托也難以達到好的效果。
2.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失敗以及治療依從性不高的患者,可選擇手術治療的方式來改善癥狀。
子宮脫垂并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疾病,要是有征兆,要盡早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早診斷早治療。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