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駁斥集采影響創新:高價格不一定帶來真創新
4月1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舉行新聞發布會。 張尼 攝
丁一磊強調,第一,在缺乏公平競爭的環境之中,高價格并不一定帶來真創新。在藥價高企時期,藥品價格當中有30%-40%是用于銷售推廣的費用。高價格獲得的收入并沒有用于創新,也沒有用于質量的提升,甚至并沒有形成企業的利潤,而是成為流通環節的水分。例如,多部門聯合查處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案件中,相關企業和個人合謀將生產成本幾十元的藥品加價至兩千多元,虛增加價涉嫌用于商業賄賂,該藥經約談然后從兩千多元降低到一百多元。
第二,集采促進了公平競爭,讓過專利期的老藥價格回歸合理。創新藥一般能享受十多年的專利保護期,在這期間可以排除競爭獨占市場的收益。這也是對企業艱辛研發和巨大投資給予的鼓勵和補償。創新藥過專利期以后理應更多考慮社會效益,直面公平的市場競爭。
仿制藥由于節約了大量研發試錯成本和臨床醫生認可的過程,隱性成本明顯低于創新藥。但在國內藥品市場,過去由于缺乏公開透明的競爭,大量老藥專利期滿以后仍然維持高價,長期在醫療機構藥品銷售排行榜中“霸榜”,藥品集采讓原研藥與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同臺競爭,使藥品市場回歸效率和質量的比拼。國家醫保局已經開展了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有一千六百多個產品中選,其中仿制藥占96%,原研藥開始出現量價雙降的“專利懸崖”,國內用藥格局逐漸回歸國際上的經驗和藥品本身的價值,最終讓群眾受益。
第三,集采重塑了行業生態,為創新研發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集中采購之前,醫藥企業普遍認可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創新、質量和效率,而是謀求高定價,走高回扣、高銷量的模式。在各類藥品交易會上,企業對于好藥的介紹往往是價格空間大、適應癥廣、開發潛力高等,在這樣的環境下,導致行業缺乏創新積極性,又增加了患者的負擔,還容易惡化行業生態。
集中采購中選產品,從機制上跳過了行業當中所謂的客情維護、市場開發等等,一定程度上不再需要銷售代理,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行業環境。廣大企業也認識到,以往注重營銷的老辦法不靈了,需要真正憑創新、質量和效率來立足市場。
丁一磊介紹,集采實施幾年以來,醫藥產業研發創新動力強勁,醫藥工業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約23%,國內在研新藥數量躍居全球第二位。2023年,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創新藥40個品種。這些都說明集采后醫藥行業不僅沒有放慢創新腳步,反而更加明確了發展戰略和定位,加速向創新轉型。此外,在患者對疾病支付能力和醫保基金大盤子有限的前提下,集采擠出老藥的價格水分能夠發揮騰籠換鳥的效應,為更多新藥好藥納入醫保騰出空間。(完)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