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難看完”“重復掛號煩”,復診不用重復掛號可行嗎?
半月談記者 孫飛 白瑜
長期以來,看病“一天難看完”“重復掛號煩”,是部分患者的痛點之一,增加了就醫負擔和時間成本。目前,部分地區探索“一次掛號管三天”做法,推動就醫掛號機制改革,在就診秩序、方便患者間尋求平衡點。但這項改革仍存在不少爭議,亟待優化細節,完善配套改革機制。
“多次掛號”讓患者“望醫卻步”
前不久,住在廣東的黃先生去看病,掛了兩次號、跑了三次醫院。第一次去醫院,醫生說要進行CT掃描,但只能約到第二天。CT掃描結果出來后,又需要重新掛號,才能找醫生看病。曾陪同家人就醫的張女士也遇到類似情況。她說,現在去醫院“看病必檢查”,但檢查往往當天約不到,檢查結果“改天才能出”,專家號則“一周才一次”。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醫院在掛號單上標注了“限當次當日有效”,這意味著患者必須在當天完成就診。業內人士表示,這并非個別醫院的自行規定,而是出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醫生通過掛號系統瀏覽患者的信息,為診斷、治療和開藥提供直接參考。如果患者再次就診不掛號,系統無法顯示患者的信息,醫生也無法進行相應操作。在現有掛號制度下,患者需要重新掛號才能繼續就診。
有患者表示,別說那些“一號難求”的熱門醫院,就連一般公立醫院,患者或家屬在醫院一趟趟跑上跑下也是常事,加上如今就醫往往需要做多項檢查,必須多次多日重復排隊掛號就診,個中折騰,不一而足。
延長掛號有效期仍存爭議
山東、重慶等地的公立醫院開始積極探索延長掛號有效期,讓患者能夠在初次掛號后的三日內免費復診,同時理順診療流程,使復診更加便捷高效。然而,這一改革政策的有效性仍存較大爭議。爭議的關鍵點是這項政策會不會影響醫院的正常診療。
患者胡女士認為,重復掛號不合理,這是醫院系統的問題,不是患者的問題。當前,不少醫院看病流程冗長,掛號難、看病短、檢查多,往往一天時間都耗費在醫院,到頭來還需要重新掛號再走流程,醫患矛盾也隨之放大。
法律界專家認為,患者掛了號應視同患者與醫院簽訂了醫療服務合同,應當獲得一次完整的醫療服務,包括問診、檢查、診斷、治療。在患者等待檢查、化驗結果期間,可以被看作醫療服務合同關系暫時中止。在整個診療過程結束前,患者多次支付掛號費的現象有悖法理。
而從醫務人員角度看,如果不調整診療體系,只是單純為掛號延期,可能會浪費醫療資源、破壞就診秩序,且導致檢查期進一步延長。醫生按序接診的間隙,未掛號的復診患者見縫插針遞來檢查報告,就診秩序可能被打亂,或導致激化糾紛,損害初診患者利益。
就醫掛號機制改革箭在弦上
山東省淄博市衛健委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一次掛號管三天”舉措一年可為當地患者節省掛號費約240萬元,為大量患者帶來便利。
“一次掛號管三天”改革一開始確實會給診療秩序帶來一些挑戰,但患者的信息已通過第一次掛號錄入系統,理論上復診時可迅速調出來。
在延長掛號有效期的基礎上,可以以更大的決心繼續推出改革創新舉措。如部分專家號一周只能看一次,等檢查結果出來,只能下周再看病,針對類似現象可推出“一次掛號管三次”等舉措。另外,醫療界人士建議,醫院及科室需配套完善導醫服務,以及患者就診的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