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并非“慢郎中”《中醫藥大會》推出《備急有方》
發布日期:2024-05-11 瀏覽次數:201
核心提示: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在激昂的戰鼓聲中,舞者們生動演繹出醫者救人如救火、用藥如用兵的場景。5月10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在激昂的戰鼓聲中,舞者們生動演繹出醫者救人如救火、用藥如用兵的場景。5月10日央視綜合頻道(CCTV-1),跟隨酣暢淋漓的《大唐健舞·急救戰歌》,《中國中醫藥大會》播出第九期《備急有方》。
廣告
×
節目海報 節目組供圖
救民之急是中醫急救與生俱來的使命,“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早在戰國時期,中醫就有了急救意識。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記載了東漢末期的“心肺復蘇法”,東晉時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是中國第一部應急急救的“口袋書”,這些經典醫書和論述見證了中醫急救的獨到智慧。
廣告
×
廣告
×
中醫急救專著 節目組供圖
高熱、驟痛、眩暈厥是常見的急癥,應對外感發熱,中醫快速退熱的妙招就是刮痧,用刮痧板蘸上刮痧油,在人體某個穴位或某個特定的部位反復刮至皮膚發紅發紫,從而排出內熱。
中醫認為氣機不暢,血瘀、受涼都有可能引起疼痛。應對疼痛,艾灸療法大顯身手。艾灸是中醫治療重癥、急癥常用的一種手段。艾灸曲池穴可以治療腹痛,艾灸內關穴可以緩解心絞痛,艾灸合谷穴對牙痛、面部三叉神經痛、頭痛、偏頭痛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備急有方》節目中,中醫專家將現場示范如何運用中醫診療方法,快速有效地應對熱、痛、暈等急癥,展示中醫在急救領域特有的技術。
傳統中醫藥學與現代醫學的結合,使得中醫急診療法不斷汲取時代的精華。經過30年的研究,中醫專家發現,一株小小的“菊苣”
不僅可以降脂、降血尿酸,還有可能對痛風急癥起效。中醫急診這門古老的學科將乘著科技的東風,在臨床實踐中發揮更大的效用。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