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2024丨繁星縱變 國醫永傳:以脈絡學說營衛理論為指導,開啟優化心血管疾病綜合管理新篇章
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歷經千年洗禮,古都沈陽正煥發著蓬勃生機,以開放、包容、傳承、創新之姿,迎來又一場學術盛宴。2024年6月23日,“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防治研究高峰論壇”在2024東北心血管病大會(NCC)上召開。
本次會議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廖玉華教授、大連醫科大學心血管病醫院周旭晨教授擔任大會主席,由北部戰區總醫院王祖祿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徐峰教授、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劉斌教授、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楊東輝教授擔任會議主持,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波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于波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新立教授、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賈振華教授擔任授課嘉賓,與眾多心血管同道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探討脈絡學說營衛理論以及中醫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通絡藥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與價值。
通絡藥物破解心血管疾病難題,獲國內外醫學界認可
楊躍進教授帶來了題為《通絡藥防治AMI心肌無復流/再灌注損傷研究突破》的研究報告,詳細解讀了探索通絡藥物防治急性心梗心肌無復流的全過程。楊躍進教授指出,系列基礎、機制和循證研究逐步驗證了通絡藥物對急性心梗預后的改善作用。在之前工作的基礎上,楊躍進教授牽頭開展了“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CTS-AMI)”,在大規模心肌梗死人群中證實其改善STEMI患者臨床結局的能力。該研究在JAMA雜志正式發表。研究結果顯示,通心絡降低30天心腦血管不良事件(MACCEs)率36%,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30%;研究一年時通心絡持續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36%,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27%,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遠期預后提供有效治療藥物。
楊躍進教授表示,該研究為中藥循證醫學研究提供了范例,為中醫藥國際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張波教授作題為《通心絡防治冠心病臨床應用的中國專家共識》的報告。在報告中,張波教授指出,當前,我國冠心病的死亡率在不斷攀升,社會經濟負擔十分沉重。在標準藥物治療+血運重建后,冠心病患者的殘余心血管風險仍較高。基于眾多基礎/臨床研究證據,中醫藥在冠心病防治方面的作用愈加凸顯。為規范通絡藥物在冠心病領域的規范應用,《通心絡膠囊防治冠心病臨床應用的中國專家共識》應運而生。作為首個在AMI和不穩定心絞痛治療中獲得A類推薦的創新中藥,同時也是首個在冠脈介入術后(冠心病二級預防降低心血管事件)獲得A級推薦的創新中藥,在標化治療基礎上,通心絡可改善不同類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結局及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張波教授總結到,調脂、抗凝、抗炎、抗氧化、改善血液流變、保護血管內皮、穩定斑塊等多重作用機制是通心絡治療冠心病的機制基礎;通心絡由12味中藥組成,包含人參及五類蟲藥等獨特組方,是其作用機制的組方基礎。
于波教授分享《射頻消融術后抗心律失常藥物應用暨SS-AFRF研究》最新進展時強調,消融術后是否應用AADs取決于心律失常類型和消融效果。房顫消融術后短期應用傳統抗心律失常藥物(AADs)可減少近期復發,但并不能改善遠期預后。出于安全性考慮,房顫消融術后一般不推薦長期應用傳統AADs。創新中藥為房顫消融術后維持竇律帶來了新希望。
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鶴教授牽頭開展的“參松養心膠囊對經射頻消融房顫患者預后影響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SS-AFRF)在2023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年會重磅發布。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參松養心膠囊組提高了患者的無事件生存率,降低了持續性房顫患者消融術后復發風險40.4%。同時,參松養心膠囊可有效減少消融術后3個月和6個月內房顫負荷指數并明顯延長了消融術后首次復發房顫的時間。
于波教授指出,該研究為改善持續性房顫消融術后管理及預后,優化臨床合理用藥方案,提供了一種創新策略。
李新立教授在《通絡藥物治療慢性心衰復合終點事件的評估研究》的報告中介紹,心力衰竭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及再住院率高等特點,是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盡管目前心衰治療藥物及治療方案不斷優化,但心衰患者治療后依然面臨較大殘余風險,仍然需要新藥打破這一困境,新藥研發為心衰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中醫絡病理論指導慢性心衰病機概念與RASS、交感神經系統激活導致心室重構理念相吻合。基于絡病理論研發的創新中藥芪藶強心膠囊,具有益氣溫陽、利水消腫、活血通絡的功效,與西醫中強心、利尿、擴血管等綜合治療心衰的理念一致。
在2023 ESC年會上,“芪藶強心膠囊對慢性心衰復合終點事件的評估研究(QUEST研究)”正式公布。研究顯示,芪藶強心組較安慰劑組顯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22%;芪藶強心組因心衰惡化再住院風險降低24%,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17%。李新立教授表示,QUEST這一高級別循證研究,或將成為推動芪藶強心膠囊進入心衰標準診療流程的最后一塊敲門磚,使中醫藥在疾病防治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賈振華教授作了題為《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心血管事件鏈系統干預研究》的報告。賈振華教授介紹到,脈絡學說是對血管病變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等重大疾病防治具有指導價值的系統原創理論,其核心理論——營衛理論,系統揭示了血管病變發生、發展及治療規律。“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項目圍繞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在證治規律研究、循證醫學評價、療效機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賈振華教授表示,該項目提出“治本病,防未病”——防上游因素、治當前病變、控下游傳變的系統干預新觀點,揭示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的病機傳變特點和用藥規律;利用現代實驗技術,揭示了通絡藥物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關鍵病理環節的療效機制及科學內涵;完成通絡藥物干預代謝綜合征多代謝異常、冠狀動脈易損斑塊、急性心梗、射頻消融術后房顫復發、慢性心衰等5項遵循國際標準的循證研究,突破了心血管事件鏈單病種防治國際瓶頸難題,實現心血管事件鏈系統干預的重大突破。
承岐黃薪火,傳中醫經典。在本次會議上,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暢談中醫藥在我國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表達了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認可。如今,脈絡學說指導血管病變防治的研究已取得累累碩果。立于世界舞臺,中醫藥將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創造更大的價值,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后。
繁星縱變,國醫永傳,致敬為中醫藥傳承發展孜孜以求的探索者,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古老的中醫藥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出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