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雜糧升糖慢,但這2種吃法,容易讓血糖飆升!
與精制米面相比,雜糧可提供更多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有利于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但你不知道的是,雜糧若食用不當,反倒適得其反,不利于血糖控制。
誤區1
雜糧細作
有些糖友為了食物更好消化吸收,喜歡雜糧細作。
雜糧的表皮大多為富含膳食纖維的“麩質”,加工程度越高,麩質去除的就越多,食用后與消化液接觸的時間越短,消化吸收得越快。
例如,加工特別細的即食燕麥粥,吃了之后血糖升得會比那種一粒一粒的燕麥粥快;玉米糊也會比玉米碴讓血糖升得快一些;蕎麥去皮磨成細粉,升血糖能力也會變高。
正確做法:
對于細小的雜糧,如小米、大黃米、芝麻等,不要碾壓或打成糊狀,最好直接煮。
對于玉米,新鮮的不要選糯玉米(黏玉米),優選甜玉米或普通玉米;干玉米最好選擇比較“粗糙”的,如大碴子玉米。
誤區2
過度烹飪
烹飪方式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雜糧大部分較為“粗糙”。但一些糖友喜歡久熬,把粥或飯熬得軟爛些,甚至變黏。
若長時間的熬制,雜糧中的淀粉更容易消化吸收,熬制時間越久升糖越快。
正確做法:
粗雜糧避免長時間熬煮,家中若有智能電飯煲,開啟煮粥或煮飯模式即可;若使用壓力煲煮粥,可酌情減少熬制時長。
對于特別難熬或比較硬的雜糧,可以在煮之前用水泡一泡,如:
- 可將紅小豆、綠豆、鷹嘴豆、黑豆、花生等泡上個30~40分鐘左右再熬制,可以減少熬制時間;
- 但像糙米、小米、高粱米等淀粉直接暴露的雜糧,切記避免長時間泡制或反復淘洗或加堿,以免造成B族維生素流失。
例如,黑豆雜糧飯、香菇玉米粥等,一般煮40分鐘左右為宜,做到軟硬適宜即可。
事實上,粗雜糧在控制血糖方面很有優勢,但應注意適當“糙”些。
當然,雜糧也不能吃太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每天攝入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對于老年人群和消化功能不好的糖友,可酌情減少。
與此同時,還要注意食物的多樣化,做到營養均衡。例如,煮飯時可以加一些山藥、大豆、蔬菜或瘦肉,注意蔬菜要在即將出鍋時添加。這樣既有利于控糖,讓味道更好,還能實現食物種類多樣化。
作者:高春海 注冊營養師
最后說一個好消息,我們邀請北京積水潭醫院陳主任等三位專家大咖,共建了糖友交流社群。
專家周四定期講座、每天知識分享互動活動,我們希望幫助每位糖友“安穩”下來。現在超過 1 萬名糖友,都在這里學習、交流。
現在加入限時0 元領1200 種食物 GI 值文獻資料。想學習的糖友,來我的主頁“微頭條”,或后臺給我發消息。
根據文獻整理的 1200 種食物 GI 值
這是群內的真實日常動態
想學習的糖友,來我的主頁“微頭條”,或后臺給我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