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基金會打造“老人助餐”新模式 數字化工具讓特困老人食有所依
發布日期:2024-07-03 瀏覽次數:145
核心提示:下午5點,蘭州市七里河區的左阿姨早早來到家附近的吳家園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刷卡后和姐妹一邊聊天,一邊等著17:30開餐。70多歲
下午5點,蘭州市七里河區的左阿姨早早來到家附近的吳家園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刷卡后和姐妹一邊聊天,一邊等著17:30開餐。70多歲的左阿姨一周會來這里吃上三四頓飯。
吳家園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是“老年助餐行動”項目的助餐點之一。“老年助餐行動”由騰訊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在甘肅省民政廳、蘭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目前已經試點半年。該項目為經民政部門認定的低保、特困、80歲以上高齡老人每天提供2元的愛心老年助餐券,受助老人通過身份認證后,可到指定助餐點核銷使用。同時,項目還為符合條件的助餐點提供運營補貼,以支持他們提供可持續的服務。
6月28日,啟動儀式現場。
打造老年助餐生態網絡支持模式,是該項目的核心目標。在6月28日舉行的“老年助餐行動”公益項目啟動儀式上,騰訊基金會秘書長葛燄表示,希望通過騰訊的數字化能力,鏈接好政府機構、社會企業、公益機構等主體,助力助餐點可持續健康運營,并推廣到全國更多地區,建立可復制的老年助餐生態支持網絡,為行業提供解決方案,推動養老助餐領域的快速發展。
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秘書長喬穎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數字化技術,精準識別低保、特困、以及獨居、空巢、留守、失能、殘疾、高齡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為他們提供助餐補貼以緩解其就餐難的問題。
甘肅省民政廳副廳長蔡強表示,甘肅省從2009年開始打造蘭州城關區“虛擬養老院”助餐模式,效果顯著。下一步,甘肅將聚焦特殊困難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問題,充分發揮市場、社會、家庭等多方作用,深化與各基金會的交流合作,借助大家的科技優勢、資源優勢、平臺優勢,構建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促進老年助餐服務方便可及、經濟實惠、安全可靠、持續發展。
多種模式助餐點讓特困老人吃好飯
在吳家園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每天有200多人次的老人來這里就餐,兩葷兩素四個菜供老人們選擇,加入到“老年助餐行動”的老人們來這里吃飯,一葷一素補貼后10元錢/頓。“菜單會提前一天發到微信群,遇到我喜歡吃的菜或者當天不想做飯了,我就會過來吃。”左阿姨樂呵呵地說。中心負責人張弛從國外留學回來,做過白領、農民,以及外賣配送。他在中心開辟了書畫室、棋牌室、樂隊,一些老人成為“會員”,幾乎每天“打卡上班”;應季的時候,他還組織老人們去莊園采摘。
工作人員正在使用老人助餐小程序。
同樣作為助餐點的暖融居家服務中心則在一個居民樓內租了一間三室一廳,為9個社區、近300個人服務。其中還為60名80歲以上的老人和殘疾人提供配送服務,在中心的服務柜里,按照地址整整齊齊擺放著大家的餐具,以及老人們的家門鑰匙、水卡電卡天然氣卡等。除了配餐,中心負責人賈曉茹和團隊的兄弟姐妹們已成附近老人們的親人,為他們提供家政服務、聊天、看護服務等,甚至包括給老人的孩子們舉辦相親會。
西湖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則是集老人助餐、護理服務、失能老人照顧等多種服務于一身。已經100歲的馮爺爺身體狀況挺好,但兒子也已經70多歲,很難提供很好的照顧。馮爺爺于一年多前來到這里便住下了,每天和老伙伴們聊聊天,很開心。
這幾個助餐點模式盡管各有不同,但都有一個核心目標:為老人提供助餐及延伸的服務。老齡化是當前比較嚴峻的社會問題,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居家社區養老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2023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文件中提出“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集體添一點、社會捐一點”,切實解決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在此背景下,去年12月,騰訊基金會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在甘肅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的指導和支持下,啟動甘肅養老助餐試點探索工作。試點圍繞“五個一點”的總體目標進行探索。
蘭州半年試點為近千名老人解決就餐難題
“老年助餐行動”運用數字化技術搭建了受益人識別系統,為低保、特困、高齡等困難老人每天提供老年助餐券。為了更加精準的識別受益老人,項目開發了“老年助餐行動”小程序。受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機、通過小程序完成身份認證后,就能領取老年助餐券、在當地經項目認證的餐廳使用。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可由當地志愿者幫助代領取、核銷。每名老人每次就餐可以優惠2元。
據介紹,蘭州市符合條件的老人約6000名左右。自試點開啟以來,蘭州市已有34個助餐點、264名助餐協助者,973名特殊困難老人入住到“老年助餐行動”小程序中,目前日均就餐量超過100人次。預計全年服務老人1500名,提供助餐服務54000人次。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