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 外星人已經阻止不住馬云
話說,全世界的手機變成一臺臺服務器,在背后貢獻計算資源,成為未來計算的一種方式,這是不是神話?
在4月1日愚人節這天,阿里旗下的阿里云公司放出這條消息,足矣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這是腦洞大開、異想天開還是放衛星、純屬娛樂?
這條消息準確是:該計劃希望將地球上數十億部手機等智能設備相連,組成有史以來人類最強的超級計算網絡。這個計劃叫做Matrix+(中文翻譯名字竟然叫碼+,真土。自行聯想Matrix這部電影,阿里云的野心夠大)。
有可能嗎,沒可能嗎?
技術上一切皆有可能
從技術角度說,一切皆有可能,只不過是實現早晚的問題,或者是能否落地的問題。
阿里云提出的連接一切手機,更像是以前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云計算(其實和云計算無關)的變種。因為沒看到更多資料,對這個“超級計算網絡”的含義無法精準定義。
往前說,網格計算就是為了解決大型計算(往往是計算能力要求較高的科研項目)的計算問題,將問題分解成為一個個小塊,分配給許多計算機處理,最后將這些計算結果綜合起來。
現在這個計算終端變成了手機。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保障無線網絡的暢通,保障數據的準確性?
可以理解成,手機下載某個應用,在資源閑置時計算,然后上傳數據,就這么簡單。
對個人而言有什么好處?
這兩天在朋友圈發起這樣的討論,諸多朋友對此發出疑問。疑問點在于,這是否涉及隱私?是否占用計算資源?這樣做有啥好處?
隱私問題。這應該不是問題。目前看,IOS平臺有嚴格的隱私保護政策,如果未經允許,程序不會竊取到個人信息。更何況,這往往都是大型項目、科研項目的計算程序,如果一旦發現有問題,會嚴重影響學術聲譽。
占用計算資源的問題。這與PC時代的“閑置資源”一樣,就看你如何定義閑置資源。現在看,可能會浪費電。也許電池革命與時俱進,這也不會成為問題。這并不要求手機24小時不關機,而是說,在連接網絡(包括WIFI、3G、4G、5678G等)速度越快,資費越便宜的情況下,在手機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大的情況下、在電池、屏幕等待解問題都解決的情況下,手機的閑置資源會越來越多。后臺計算的程序可能會越來越少占資源,多得計算數據。
對個人的好處。就看你怎么定義“好處”。一般科研項目,需要更多計算資源,你覺得可以參與,對社會有益,就去參與。不去參與,也沒有人指責。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盈余時間”,這個時間做什么呢?另外,看資料說,阿里云還計劃邀請,采用積分邀請的制度,這可能處于商業上的考慮。
為什么是阿里率先提出?
理論上,只要擁有連接能力的公司都可以實現,BAT三大家能做,還有傳統IT企業,擁有公有云資源的公司也能做。阿里云提出這個想法,更多是“SHOW”,在秀一下自己對未來的期望,或者是摸索未來的一種可能性。
未來可能是什么?如果這個計劃成功,每個人手機就變成了服務器(或者叫計算終端)。可能為某個科研項目貢獻計算能力,也可能為某個商業項目做貢獻,當然必須有回報。試想一下,那時候,我們還需要建設如此多的云計算中心嗎?每個人的手機就是一個小小的云計算終端,獲取、計算、存儲、分發、聯接等,而一切又是匿名的,有點像P2P的模式。
或者腦洞大開一下。以后所有的商業數據資源都在全球手機中間。商業公司只需要一個程序,將所需要的數據資源展現出來。那樣,生活會不會完全虛擬化,數字化?當然,這只是腦洞大開,技術實現不知道還需要跨過多少個門檻。這里也沒有考慮業務情況。
再想一下。以后手機這種終端在發生變化,可能叫手機,也可能通信模塊植入到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中,到時候我們擁有的是一個強大通信能力的電子產品(或者是虛擬產品)。只要這些電子產品有計算能力,能聯網,就能變成超級計算網絡中的一個子計算模塊,這想想不令人激動?
好吧。這不是一篇正經的分析稿,這是一篇純粹激發想象力的稿件,也許這個時候我的腦袋已經被某個電波所控制,正在計算和敲打出這些文字,有趣不?
- 下一篇:外逃官員前妻在美豪宅曝光 臨近比爾·蓋茨住處
- 上一篇:香港亞視命運未卜 王征夢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