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完善全球健康治理
不斷完善全球健康治理
播報文章
廣告
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學生在微笑兒童項目啟動儀式后就餐。新華社記者 易愛軍攝
7月16日至18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三屆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由博鰲亞洲論壇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以“健康無處不在——可持續發展的2030時代”為主題。會議期間,與會中外嘉賓圍繞全球衛生治理、醫藥衛生發展、科技創新賦能等前沿熱門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分享經驗,凝聚共識,推動各方合作。
全球衛生健康問題突出
公共衛生和健康事關人類生存,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個人福祉的重要事項。在新的形勢下,完善全球衛生健康治理成為與會嘉賓的重點關切。
“新冠疫情給全球各地帶來了變化和挑戰,對人們的健康和福祉產生了巨大影響。當前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三‘健康福祉’的任務日益緊迫,我們亟需找到超越傳統的解決方案。”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表示。
斯洛文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表示,部分國家采取的保護主義和單邊制裁措施,以及越來越激化的地緣政治沖突,使得全球經濟形勢面臨挑戰。這將導致各國公共支出受到限制,影響健康事業發展,也影響我們為未來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準備。
當前新形勢更加凸顯出各國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衛生系統的脆弱性,加劇了南北發展的不平衡。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中國事務個人特使、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史德林以非洲為例發出呼吁,世界面臨著緊迫的健康挑戰,衛生系統分散、頻繁的自然災害和地區沖突,以及持續的社會經濟問題,導致非洲等落后發展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非常艱難。
“氣候變化對衛生健康的影響也應被關注。當前氣候問題正在不斷惡化,增加了災難嚴重程度以及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這導致醫療衛生體系變得更加脆弱。”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環境與人口健康中心主任朱明若表示。
加強合作呼聲日益高漲
“加強全球協同合作,是我們從疫情當中汲取到的經驗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高福表示,世界各國更多把關注點放在競爭上,對于協同和合作關注得不夠,需要進行醫療衛生數據的分享,需要從國家層面加強溝通交流。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執行秘書阿赫塔爾表示,在醫療機構改革中,堅持多邊主義應該是重要方向。這需要國際機構承擔起更多責任,從更高層面協調全球利益相關者,積極行動起來,并且達成統一共識。
“今年5月份世界衛生大會批準了新的全球衛生戰略,這是新的全球行動計劃,協調會員國、世衛組織和合作伙伴,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老齡化、移民和科技進步等趨勢對健康和福祉的影響,推動全世界回到衛生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軌道上來。”世界衛生組織全民健康覆蓋、改善人口健康事務助理總干事李愛蘭表示。
近年來南南合作對全球健康體系作出的突出貢獻,也得到了與會嘉賓的高度贊賞和更多期待。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兒童健康與發展處處長石艾黎表示,自2013年開始推出南南合作項目,在中國建立了地區性的政府間合作組織,并與柬埔寨等國家建立友好合作,分享知識、解決方案、技術和資源的模式。近期兒基會還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充分調動各自資源,推動完善非洲的初級衛生保健系統,尤其是在社區層面。
“非常感謝中國多年來提供的支持,包括中國疾控中心以及派出的很多醫療專家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提供了很多援助。”埃塞俄比亞衛生部國務部長德雷杰·杜格瑪表示,非洲國家特別是埃塞俄比亞將繼續推動與發展中國家的南南合作事業邁向新的高度。
科技創新賦能健康事業
“即便面臨種種困難,我們依然生活在一個有理由保持樂觀的時代。”珍妮·希普利表示,技術的創新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和遠程醫療有能力提供創新的醫療保健服務方式,將先進的醫療服務提供到落后偏遠的地區。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甘戈表示,對于大多數國家,尤其是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數字醫療都是非常有力的武器。尤其在面對公共衛生事件時,利用現代的信息手段,優化資源配置,擴大服務范圍,將能更好地應對挑戰。
“加速發展生物醫藥能夠更好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而創新研發則是生物醫藥行業的核心驅動力。”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主席及中國總裁王磊表示,近年來中國生物技術和新藥開發技術突飛猛進,正在幫助全世界解決藥物的可及性問題。阿斯利康將繼續通過“健康絲綢之路”等平臺紐帶助力中國創新走向世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畢井泉表示,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藥物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都在積極研究從生物醫藥研發、生產、使用到支付等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的政策措施。中國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構建全面支持創新的基礎制度,努力營造在全球最有競爭力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為助力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全球健康發展,加快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