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肺病會議引“吐槽”:時間太短了|第十九屆301呼吸疾病學術會議現場報道
隔著磨玻璃大門,門外有人踮著腳拿著手機錄制;門內長長的會議桌兩旁坐滿了人,室內兩側擺放的塑料折疊椅也被人一一搶占。
此時正在進行的是第十九屆301呼吸疾病學術會議——結構性肺病版塊。
會議現場
此前,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于國內率先成立結構性肺病亞專業,在結構性肺病臨床診治領域開辟新天地,創新性地運用慢性肺曲霉菌病的局部藥物治療新技術,為患者帶來希望曙光。于是,結構性肺病版塊的召開,吸引眾多醫學專家、學者以及臨床醫師的目光。
從常見病到罕見病
講堂上,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田欣倫正對中國囊性纖維化(CF)診斷和治療最新進展進行分享。
“CF在中國屬于罕見病,需要更多呼吸醫師提高對此疾病的認識。”田欣倫告訴《醫師報》,據預測,中國可能有超過2萬名CF患者。然而,目前包括在官方注冊登記等平臺顯露出來的只有三四百例。“顯然,目前還有大量未被識別的CF患者。”
田欣倫希望,通過此次會議擴大醫師對CF的認識,并鼓勵他們參與研發工作,以期開發出針對中國特有基因型的治療方案,從而為患者帶來實際益處。
除了罕見病的討論,結構性肺病版塊還涵蓋了多種常見病癥,如曲霉菌感染、碳青霉烯類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以及結核病和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等。“這些疾病往往與支氣管擴張共存或互為因果,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田欣倫指出,中國是支氣管擴張癥的高發國家,但除了常規使用的氣道廓清技術和吸入抗生素外,目前針對支氣管擴張的特效治療手段非常有限。據透露,國際上正在探索中性粒細胞和嗜酸細胞在疾病中的作用,并嘗試使用生物制劑進行治療,國內已有相關臨床研究在進行。“此次會議內容,將為國內研究者提供參考,甚至可以顯著改變臨床治療策略。”她說。
打開新窗口
曲霉菌感染作為結構性肺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其診斷和治療一直是臨床挑戰。圍繞曲霉菌感染,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呼吸感染科主任崔俊昌和解放軍總醫院呼吸危重癥醫學部呼吸感染科副主任郭英華分別從《侵襲性曲霉菌病診斷思路》和《曲霉感染引起的支氣管擴張癥》進行分享。與此同時,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主治醫師楊翠平和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主治醫師張敏龍進行了病例分享。
從曲霉菌感染的流行情況、風險因素及其創新治療方法,到局部藥物治療新技術的應用實例,如納米載藥微球聯合支氣管動脈栓塞技術、CT引導下空腔內注藥以及氣管鏡下局部精準注藥治療等,會議逐一揭開了曲霉菌感染的神秘面紗。
“我打算好好學學,回去以后也要開展這些技術。”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住院醫師趙蘭,一邊聽講一邊暗下決心。
以往臨床上常根據宏基因組高通量測序(mNGS)結果直接判斷是否感染,通過此次學習讓趙蘭明白,對于真菌感染的診斷,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免疫狀態進行綜合分析。
這次會議為趙蘭打開了一扇新窗,她感到啟發頗多,并希望進一步深入學習。正因如此,意猶未盡的她有個小小“吐槽”,“時間太短了,可以再開兩天。”
盡管時間緊湊,但趙蘭覺得每一分鐘都極為寶貴。她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未盡的期待離開了會場,心中已經計劃著如何將所學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以改善自己所在醫院的診療水平。
直擊現場
北京協和醫院田欣倫教授解讀囊性纖維化診治進展
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崔俊昌教授分享侵襲性肺曲霉菌病診斷思路
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郭英華教授分享曲霉感染引起的支氣管擴張癥
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張智健教授解讀結構性肺病中的CRPA感染新特征
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李強教授帶來結構性肺病患者肺血管的破壞和重構實例分析
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楊翠平醫生對慢性肺曲霉菌病局部治療病例分享
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張敏龍醫生對病例點評及慢性肺曲霉菌病指南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