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走路能把三類病走沒?醫生建議:55歲后這樣做,降低生病風險
一、走路是對老人最好的運動,堪比3類藥物
走路簡單易行,《歐洲預防心臟病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調查發現,每天走夠一定步數,就能降低死亡率。
這項研究涉及了23萬人,發現:每日行走3967步能幫助降低全因死亡風險;每日行走2337步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哪怕是走到了2萬步,對健康的益處還是會繼續增加。
中國工程院士張伯禮院士就表示走路是對老人最好的運動。為了健康,他每天走路7000~8000步,而這個好習慣他已堅持20年之久。張院士還表示,如果時間充足,每日可多走幾步,走快一些,心率稍快點沒關系,身體微微出汗時最佳的狀態。
大量研究發現,任何形式的規律運動對身體都有好處,走路也不例外。長期走路堪比3類藥。
1.走路是“降糖藥”
當血糖升高時就需要胰島素來降低血糖,而走路等運動可以有效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同時能改善骨骼肌功能,防治糖尿病并發癥。
2.走路是“通便藥”
走路時不妨加大腰部和胯部的扭動,能加快腸道蠕動而促進排便,幫助緩解便秘問題,對腸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3.走路是“健骨藥”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張輝表示,缺少運動也會引起缺鈣問題。特別是中老年人在預防骨質疏松時,除了喝牛奶補鈣,也應適當運動,比如走路就是健康經濟方便的保鈣運動。
走路的確有益健康,但要注意每個人能承受的運動量不同,所以運動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做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二、55-65歲是壽命的關鍵期,老年人要好好把握
《美國醫學會雜志》的一項研究表示,從中年到老年過渡的55~65歲是關鍵的十年,可能會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健康道路。
女性55歲后正處于更年期階段,睡眠不好、情緒不穩定和愛發脾氣等,都可能造成血壓不穩定,心臟不適等一系列生理問題。
而男性55歲后也容易出現食欲不振、睡眠障礙、抑郁沮喪、氣急冒火等生理現象,這容易降低免疫力,加速肌肉丟失。也在這個時期身體問題越來越多,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癥等越來越高發。
55~65歲十年間,很多疾病都會爆發,特別是以下三種。若在這十年前不多加注意身體健康情況,那么最終傷害的就會是自己。
1.心血管病
數據顯示,60歲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達到39%,死亡率也不斷攀升。
心血管疾病對50歲以上人群的危害極大,一旦心梗就有猝死風險。如果你在熬夜、情緒激動或吸煙后,持續出現胸悶胸痛和冷汗等癥,都應盡早就醫排查病因。
2.骨折
我國50歲以上人群每年因骨質疏松而遭遇的骨折事件達到37萬起,60歲后發生率也在急劇升高。
所以,中老年人在50歲后若感覺稍微運動就膝關節酸軟,或感到腰背酸痛,腳步虛浮,應當懷疑骨質疏松。
3.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是繼腦卒中、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的老年第四大健康殺手。6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老年癡呆患病率達7%,而且該病發病率會隨著年齡整增長而增加,65歲發病率增加至10%,80歲甚至超過30%。
三、想要在長壽路上走得更遠,55歲后這樣做
55~65歲時關乎長壽的重要十年,但這時由于步入老年期,身體機能開始下降,不僅會被疾病困擾,心態也會發生改變。那如何平穩度過這個時期呢?了解這四件事,做好它們,非常重要!
1.堅持運動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的主任醫師徐順霖表示,適當運動能增強心肺功能,讓血管暢通,肺部就能吸入足夠氧氣,心臟也有力量把氧氣送往全身,滿足身體器官組織的需要,從而讓我們的臟器不衰老。
2.營養要夠
中老年人腸胃功能減弱,日常飲食太簡單就容易營養不良。
比如肉類是中老年人不可或缺的,牙口不好可燉得軟爛來吃,同時要攝入蔬果、全谷物和堅果等。尤其要注意飲食多樣性,建議每天吃夠12種,每周25種食物。
3.心態平和
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教授于普林表示,心態對長壽來說至關重要,也是健康老齡化的一個關鍵。
所謂健康變老,是沒有嚴重疾病,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也要保持良好。中老年人大多需要帶病生存,但要理性平和看待疾病,保持樂觀豁達態度。
4.參與多樣活動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中國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響因素跟蹤調查》中指出,百歲老人有一顯著特征,即參與多樣活動。這說明時刻保持好奇心,多接觸新鮮事物,是有助于延年益壽的。
55-65歲是壽命的關鍵期,這個階段除了要多關注健康情況,也要養成良好習慣,健康營養飲食,心態平和之余也要參與多樣活動,保持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