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大戶”被揪出!3種蔬菜含甲醛,有毒還致癌?告訴你真相
張大爺早起去買菜,遇到樓下的王大爺,王大爺看著娃娃菜不錯,但樣子卻不太對,不禁想起網上關于“甲醛菜”的傳聞,才有了開頭的那一句疑問。
張大爺雖然不清楚“甲醛菜”是什么,但知道甲醛是個致癌的東西,望著籃子里的白菜,思慮再三,還是決定扔進垃圾桶。
一、“甲醛菜”是真的嗎?為什么會有甲醛?
相信大家都在瀏覽器、微信群、朋友圈上看到過各種各樣“甲醛菜”的傳言,說菜市場里的娃娃菜、金針菇等蔬菜有甲醛,不僅傷肝腎還致癌。
事實上,只要是有生命活動的生物,多多少少都會在代謝中產生甲醛,這些都是內源性甲醛。
數據顯示,蘋果內約有6.3~22.3mg/kg甲醛、牛羊豬肉和禽肉約有2.5~20mg/kg甲醛、冬菇約有130mg/kg甲醛,可以說甲醛存在于大部分天然的食物內。
那有沒有可能商家人為添加甲醛呢?甲醛以前確曾被當做防腐劑和漂白劑使用,廣為流傳的金針菇、娃娃菜內檢出大量甲醛,主要都是是不法商家為了延長儲存時間、防止蔬菜腐敗而違法添加的。
但隨著食品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替代品出現,現在運輸蔬菜時,較為常用的是咪鮮胺等廣譜殺菌劑、消毒劑來保鮮,這些物質成本低且安全。
而甲醛刺激性氣味大,我國法律法規也明確不得將甲醛在食品加工經營中使用,商家沒必要給自己“增加難度”,既明顯又違法,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網上視頻里給蔬菜測甲醛,大多用的是空氣甲醛測劑來測“甲醛含量”,這原本就大錯特錯。
空氣甲醛測劑主要是檢測室內空氣里的甲醛濃度,原理是利用吸收劑吸收空氣內的甲醛,再將盒子放置在需要測量的空間中加入顯色劑,以產生化學反應后的顏色對照色卡來判斷甲醛濃度。
這種測試方法很容易受到環境內的其他因素干擾,會出現偏高、假陽性現象。使用了錯誤的檢測方式,得出來的結果自然也是錯的,對此切不可輕信。
二、這些常吃的菜是“甲醛菜”?別再被騙了
那網絡上傳得有板有眼的“甲醛菜”,難道就都是假的嗎?別急,我們一個個來分析。
1.蘑菇有大量甲醛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宋春艷表示,拋開劑量談毒性是不科學的說法。國內研究人員曾對多個不同品種食用菌內的甲醛含量進行測量,結果發現食用菌內確實有甲醛,但含量微乎其微,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2.豆腐白是因為加了甲醛
市面上大部分的豆腐顏色是米白色,但制作過程中過篩足夠是否仔細、添加的凝脂種類以及大豆原材料不同等因素,都可能影響顏色,讓豆腐顏色偏白,不能單以豆腐的顏色來判斷是否添加了甲醛。
3.塑料袋捆綁的蔬菜會甲醛超標
國家對于食品接觸材料有嚴格的相關標準,只要是符合標準的產品就不會有大的安全問題。
且塑料膜的性質相對穩定,釋放出甲醛的概率很低。本身甲醛水溶性、揮發性很強,即便是析出了部分,在洗菜、擇菜、炒菜的過程中基本都可以去除。
所以日常真的不用太擔心甲醛蔬菜,即便是有甲醛也會很快揮發掉。世衛組織明確指出,甲醛主要的危害性在于吸入,攝入少量的甲醛不會讓身體急性中毒。
研究顯示,如果不考慮其他食物的甲醛攝入,想要通過吃蔬菜達到甲醛中毒的劑量,至少需要吃44.118kg蔬菜才可以,這顯然是難以做到的。
三、學會這4招,減少甲醛暴露
甲醛在高溫下非常容易揮發,烹飪后的蔬菜食用到大量甲醛的概率不大。但我們也要盡量避免甲醛,學會這幾招很重要。
1.用水浸泡
購買回家的蔬菜可以多用水浸泡、清洗,甲醛易溶于水,在浸泡10分鐘后基本就沒啥殘留了。
2.徹底煮熟
烹飪時一定要徹底煮熟煮透,甲醛除了易溶于水外還不耐高溫,在高溫下烹飪幾乎可讓所有的甲醛揮發掉。
3.食物多樣攝入
日常的飲食要遵循多樣化的原則,盡量增加食物的品種,可降低單個食物攝入量,降低食物中毒的發生風險。其實就是雞蛋不要同時放在一個籃子的道理,這樣發生意外的概率會明顯下降。
4.到正規場所購買
購買入口的食物,要到正規、大型的超市或是有相關資質的農貿市場,可減少很多的食品安全風險問題。
5.食物中毒立刻就醫
如果懷疑自己進食了不安全的食物,且出現了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要及時就醫進行相關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