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變壞”背后: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在作祟|讓愛不被遺忘
近年來,關于老人不當行為的新聞頻繁見諸報端、網絡,引發公眾對這些老人的關注和譴責。
浙江省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廖崢孌則以一種獨特視角審視這一現象:許多看似不近人情的老年行為,其背后或許并非出于惡意,而是疾病所致。與其說他們的行為像一個壞人,不如說更像是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孩子”。“從醫學角度分析,這些行為可能是由特定健康問題引起,例如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可能會出現性欲亢進的情況。”
廖崢孌是深耕精神心理領域的專家,專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也關注著另一群特殊的患者——患有AD的“老小孩”。
AD的ABC
對AD患者來說,他們要對抗的不僅僅是遺失的記憶,還有性格和行為上發生的變化。
李叔叔,這位由家人陪同來醫院的患者,長期飽受對妻子不忠的妄想之苦,導致極端的行為表現。每當老伴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他就無端挑刺指責;當妻子在走廊與異性打招呼時,他便妄加揣測兩人有不當關系,并因此對妻子施以言語和身體上的攻擊……
家里人終于不堪其擾,決定尋求廖崢孌的幫助。經過檢查,李叔叔被診斷為AD伴有嫉妒妄想癥狀。
廖崢孌解釋道,AD是一種神經精神系統綜合征,除了認知功能下降等神經退化癥狀(Cognition認知損害)之外,還有抑郁、焦慮、幻覺、妄想、性格改變等精神行為癥狀(Behavior精神和行為癥狀),最終會引起日常生活能力下降(Activity生活功能改變),被稱為AD的ABC癥狀群。
三者之間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疾病進展。在精神和行為癥狀方面,患者可能會無緣無故地懷疑他人偷竊,或懷疑配偶不忠;可能會感到抑郁、情緒低落;有時會混淆夢境與現實,感覺家中有陌生人或動物存在。“患者在性行為上也可能表現出異常亢奮,例如在公交上騷擾年輕女性。”廖崢孌指出,這些患者往往因為長期累積的情緒問題而表現出極端行為。
尋找治療平衡點
精神疾病與AD的癥狀重疊,使得治療更為困難。但幸運的是,精神和行為癥狀往往是治療中最容易取得進展的部分。
初次接診李叔叔時,廖崢孌不得不采用一種溫和的“哄騙”方式與他溝通:“因為老伴的事情,你吃不好,睡不好,臉色也不佳。讓我來幫你改善一下氣色,調整一下身體狀況,怎么樣?”廖崢孌心里明白,如果直接說自己是來治療“老年癡呆”的,李叔叔可能會直接拒絕離開。
在穩定了李叔叔的情緒后,廖崢孌以認知行為療法為基礎治療手段,并結合抗精神病藥物來改善認知功能損害。大概三周過后,廖崢孌和李叔叔的對話不再那么小心翼翼了:你看,阿姨在和別人說話,你不擔心了嗎?
李叔叔回答:擔心啥啊,做男人要大度。
李叔叔的精神行為癥狀已經明顯改善,不再像之前那樣“疑神疑鬼”。廖崢孌分析治療方案時指出,AD是由多種病因相互作用,逐漸累積加重的慢性復雜疾病,需要采取整體治療觀。例如,改善B的狀況需要基于C的改變;如果C無法改善,B的狀況也可以通過使用精神藥物來緩解。
治療過程也伴隨著矛盾與挑戰。廖崢孌舉例道,盡管抗精神病藥物能夠有效改善某些癥狀,但同時也可能導致認知功能的下降。因此,尋找最佳治療平衡點,多學科合作是關鍵。以浙江省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為例,作為全國首批高級認知障礙診療中心,其團隊橫跨心理精神科、心內科、老年科等多個學科,共同編織一張全方位診斷治療的網絡。廖崢孌等人還在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ADC)學術組織的帶領下,和神經科、精神科、社區醫療等多領域專家力量,共同推動AD診療水平提升。
呼吁早診早治早篩查
從事臨床工作十余年來,廖崢孌已經記不清自己接診過多少病例了。而在《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4》中,2021年中國現存AD及其他癡呆患病人數已達1699萬例。
照顧患者需要付出的不僅是情感和精力,還有高昂的護理成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團隊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2015年中國AD患者人均年花費為19144.36美元,我國AD所致社會經濟負擔總額達到1677.4億美元。
浙江省隨后采用該研究模式本地化應用,結果顯示本省人均治療費用約為11.4萬元。“考慮到老年人不僅面臨一種健康問題,還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實際承擔的醫療成本遠高于單一病癥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廖崢孌說。
一個嚴峻現實是,由于對AD缺乏足夠認識,患者在出現輕度認知障礙時未能及時采取措施,導致病情惡化情況并不少見。廖崢孌提供的數據進一步揭示了問題嚴重性:中國AD篩查率僅為10.9%,遠低于理想水平,這意味著大量潛在患者未能得到及時發現和治療。
面對這一龐大的患者群體,廖崢孌呼吁將認知功能篩查納入常規體檢項目,并鼓勵55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認知功能篩查,以實現AD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如果全社會提高對AD的認知,轉變為主動篩查模式,就能極大改變現狀。”她提到,早期篩查和干預是治療AD關鍵,盡管無法完全逆轉病情,但可以減緩病情從臨床前期發展到輕度認知障礙的過程,進而防止惡化至重度,顯著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
科學探索,負重前行
直到如今,廖崢孌還記得自己30多歲剛畢業時,與一位80多歲患者的對話。
“您看起來很年輕啊。”廖崢孌對患者稱贊道。
“你也很年輕,看起來跟我女兒一樣大。”
“您女兒多大啦?”廖崢孌問。
“60多歲啦。”
聽到答案的廖崢孌哭笑不得,“這些患者鬧騰的時候很鬧騰,但可愛的時候也很可愛。長時間相處中,你會逐漸愛上他們的。”在治療中,患者的正面反饋也會給她帶來巨大成就感,“我就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繼續負重前行。”
這條前行的道路上,不僅有臨床實踐,更有科研探索。
目前,AD仍是一個難以治愈的疾病,全球批準上市的相關藥物屈指可數。盡管現有治療方法可以減緩疾病進展,但仍難以阻止其發展至嚴重癡呆狀態,直至患者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喪失以及過早死亡。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4》數據,2021年,全球因AD及其他癡呆導致的死亡人數達195.5864萬例,其中,中國因AD及其他癡呆導致的死亡人數為49.2774萬例,約占全球死亡人數的25.2%。這一數字觸目驚心,令人扼腕。
面對困境,科研人員正不懈努力尋求突破,而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視角是腸道菌群與AD之間的緊密聯系。廖崢孌將腦腸軸比喻為連接腸與腦的“人體健康高速公路”,“腸道菌群失衡(包括菌群豐度和代謝產物失衡),破壞外周免疫系統,進而引發中樞神經系統炎癥反應,最后導致神經細胞損傷,認知功能下降。”廖崢孌進一步解釋道,腸道菌群與AD臨床標志物存在密切關聯,通過改善AD患者腸道菌群也可以改善認知功能。
目前,廖崢孌團隊正致力于這一領域的研究,構建預測模型,以期能夠準確評估患病風險,實現患者診前診中及診后的全病程管理,并希望通過調控炎癥反應、減輕Aβ斑塊沉積來減緩患者認知功能衰退速度,為AD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也因為看見了新的曙光,廖崢孌對AD治療未來充滿信心。
“未來AD有可能會被逆轉嗎?”
“一定有希望的。”廖崢孌說。
專家簡介
廖崢孌
浙江省人民醫院
臨床心理科 副主任(主持工作)
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副主任醫師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ADC)常委兼副秘書長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理健康分會 副主委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精神醫學與心理健康分會 常委
擅長:老年癡呆、睡眠障礙、抑郁癥、焦慮癥等常見精神疾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