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常“咔咔”掰手指的人,后來都怎么樣了?真的會得關節炎?
但是,也有長輩說:“經常掰手指,以后會得關節炎的!”那么,這樣做對手指究竟有沒有危害?掰手指又為什么會發出“咔咔”的聲音?今天就來說一說掰手指到底有沒有壞處呢?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為什么掰手指會“咔咔”響?
首先,除了手指,人身上所有的關節都可能發出“咔咔”的響聲,這就是臨床所說的“關節彈響”。那么,到底什么是關節彈響呢?
身體運動是由很多關節來帶動的,人體較大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而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組成。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彈響是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摩擦或者關節內氣泡爆破發出的響聲。
當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觀點。2005 年加拿大的科研團隊,動態核磁共振掃描手指關節,他們發現,在手指關節之間充滿了滑液,當手指受到牽拉時,滑液也會做出相應變化,這個過程中,滑液中會有氣體出現,并在滑液中形成氣泡。直到手指發出“咔”的聲音,這個氣泡都會存在。因此,他們認為掰手指時響聲的出現,并不是氣泡破裂產生的,而是和關節內空腔形成有關。
關節牽開時,可以看到關節腔里面有黑顏色的空腔形成。圖源:參考文獻 3
另外,從實驗中也發現,關節在活動的過程中,骨頭和骨頭并沒有接觸,因此,掰手指出現的聲音不是骨頭摩擦所致。
經常掰手指,會得關節炎?
那么,經常關節彈響是病嗎?答案是“否”,因為關節彈響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關節彈響的特點如下:
1.只發生在關節受到牽拉或屈折時。
2.關節必須有一段時間的靜止才會發生彈響。
3.響聲清脆、單一,并且不會重復。
4.彈響的時候沒有疼痛或不適,反而有輕松的感覺。
而如果彈響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點,便屬于病理性彈響。簡而言之,彈響沒有伴隨不適,就屬于正常身體現象,但是一旦有疼痛、腫脹等不適,應該及時就醫。
還有一些有意思的證據證明掰手指和關節炎并無相關性。
搞笑諾貝爾獎獲得者唐納德·昂格爾曾經以身試驗,唐納德為了證明長輩們的指責是毫無依據的,唐納德開始了長達 50 年的實驗:右手作為空白對照,不掰手指;左手作為實驗對象,每天持續強度類似的掰手指。從 1948 年到 1998 年,唐納德博士始終如一。而在 1998 年,實驗的結果出乎意料,唐納德博士的雙手,無論從外觀、功能、X 光影像,都沒有明顯的差異,都處于比較健康的狀態。
當然,作者認為這個實驗無論是從樣本量還是變量控制的角度來說,都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但是無論怎樣,唐納德教授對于科學研究持之以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實際上,也有更嚴謹的實驗表明,掰手指的確不會引發關節炎。
2011 年,一項研究對 215 位實驗者進行掰手指與手骨關節炎的相關性實驗。結果證明,掰手指和各關節的手骨關節炎并沒有顯示相關性。而關節炎基本只和家族遺傳病史、繁重勞動經歷、曾受到關節創傷等因素有關。唐納德的觀點也因此得到有力的佐證。
經常掰手指,會怎么樣?
既然唐納德說掰手指無害,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每天松松筋骨了?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同理,低強度、低頻率的掰手指的確不會引起關節炎,但頻繁、過度地掰手指就有危險了。
2015 年,有文獻報道,一名 24 歲的男子因長時間、頻繁地掰手指入院。經檢查發現手指伸肌腱及背側支持帶損傷,當手指關節彎曲超過 50° 時,手指關節會出現脫位,最終做了手術才恢復。
當手指受傷,特別是手指有韌帶損傷還沒恢復時,掰手指就會加重韌帶損傷,有可能使手指變粗,手指關節變得不穩定,長期下去容易出現關節炎。
因此,掰手指本無大害,但長期頻繁掰手指,特別是手指本身存在原發病或損傷時,掰手指可能就會成為傷害你的手指關節健康的不良習慣。
另外,當手指出現以下病理性彈響時,需要及時就醫診治:
1.指關節炎
手指的彈響伴隨關節疼痛、腫大、關節周圍硬結和手指僵硬感,那么這就提示你的確可能有關節炎的可能。
2.扳機指
“扳機指”的醫學名稱是手指屈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本質是由于屈指肌腱與掌指關節處的屈指肌腱纖維鞘管反復摩擦,產生的慢性無菌性炎癥反應。
起初可能是早晨或勞累后感到手掌指關節處疼痛感,覺得握東西有困難,手指彎曲時不易伸直,產生彈響聲。嚴重時手指可能會固定于彎曲位置,必須靠另一只手來幫忙患側手指伸展,若拖延病情到最后,可能導致關節攣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