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薦:比牛奶更適合國人的胃!每天1杯,補脾益氣、養血烏發
早在神農時期祖先們就采集、種植野生大豆,將它從野草馴化為重要的糧食作物,成為「五谷」之一。
別小看這顆小小的豆子,它不僅為我們帶來了溫飽、美味還擁有著大大的健康能量。
顆豆究竟有什麼魅力?
廣告
大豆(包括黃大豆、黑大豆、青大豆)以其優質的蛋白質和脂肪,直接殺入了「肉」的賽道。
優質蛋白質:35%
優質脂肪:17%
豐富膳食纖維:15.5%
各種微量營養素:VB、VE、鈣、鉀、鎂、磷
它還有特別的植物活性物——大豆異黃酮、大豆卵磷脂、大豆低聚糖,可以起到抗氧化、調節激素平衡、促進腸道蠕動等效果。
在先祖們對美食的不斷追求下,大豆經過一步又一步的加工變成各種豆制品。
其中豆漿作為國民飲品,幾乎每天都能出現在中國人的早餐中。
豆漿可以天天喝嗎?
什么叫漿?
漿其實由來已久,比如《黃帝內經》就提到“以酒為漿,以妄為常”;《三國志》中諸葛亮對劉備說:“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傳統的漿就是用水和米煮成一種特別稀的粥,經發酵之后形成的液體,味道酸酸甜甜,是古代用來解渴的飲料。
隨著歷史演變,漿逐漸演變成是指水和任何發酵后的食物的混合體,豆漿也在此列。
中醫認為,豆漿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腫毒,具有補脾益氣、消熱解毒的功效。
而在現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更是明確建議,每天喝一杯豆漿(或與之相當的其他大豆制品)是有益的。
喝豆漿的好處毋庸置疑,但用不同的大豆做的豆漿,會有不同的益處。
大豆種類不同豆漿功效不同
第一類
黑豆漿
廣告
《本草綱目拾遺》載:“凡人每日清晨吃黑豆腐漿,大有補益,可以免勞病之患。”
中醫認為,黑豆,形狀似腎,色黑屬水又通腎,故也被稱為“腎之谷”。
常吃黑豆可以補腎益陰、養血明目、補虛烏發,多用于治療腎虛陰虧和腎氣不足引起的小便頻數、頭暈目眩、視物昏暗、潮熱盜汗、須發早白等。
此外,黑豆又入脾經,能夠健脾利濕、利水消腫,對腳氣水腫、濕痹拘攣、腹痛腹瀉等有一定療效。
第二類
黃豆漿
《食療本草》上稱黃大豆味甘,溫,無毒。主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腫毒。意思是說:遇見中焦不通的時候,可以調中焦郁結的氣機,使氣往下行,通利大腸,可以消水腫。
在《中醫食療學》介紹其功效有:健脾利濕,解毒。
主要治療脾胃虛弱的氣血不足、消瘦,腳氣水腫,以及膝蓋疼痛,濕痹。
在現代營養學研究上,黃豆含豐富的鐵、鈣、磷,那么缺鐵性病人,兒童生長發育及預防小兒佝僂病,孕婦老人骨質疏松有好處。
黃豆中的大豆異黃酮有植物雌激素樣作用,這個對于女性特別是雌激素缺乏的更年期綜合征有好處;其含有的卵磷脂可以去除血管壁上的膽固醇,使血管軟化,豐富的磷含量對神經衰弱及體質虛弱者同樣有好處。
廣告
同樣是健康飲品,早餐我們喝牛奶好,還是豆漿好?
牛奶、豆漿的營養略有差異,不能相互替代。
豆漿的鈣含量遠低于牛奶,但豆漿中的膳食纖維、大豆低聚糖、大豆異黃酮等有益健康物質又可以秒殺牛奶。
只是不少國人有乳糖不耐受的毛病,一喝就容易腹瀉。
中醫認為,這是由于牛奶性味“甘寒”,不適宜平素容易胃脹噯氣、大便溏爛、舌苔白厚膩的脾虛濕困者飲用。
對于這些人來說,豆漿當然是更好。
但如果沒有這個小毛病,成熟的人當然全都要。
總之,豆漿是集營養與實惠于一身的好飲料,起來干了這杯豆漿吧!